美文网首页麻吉星精英教师培育计划
一道教学题目的比较思考

一道教学题目的比较思考

作者: 中山黄小海 | 来源:发表于2021-03-28 16:01 被阅读0次

    本周数学教研由一位我们年段优秀的数学教师进行授课,对这节课中的一个环节有些自己的感想体会。

    一、课堂再现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课中教师出示了下面这题(如图1)

    图1

    学生进行第一次思考作答投票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交流过后进行二次作答,第一次第二次作答数据如图2

    图2

    二次作答后,教师在B 选项中进行随机挑人,正好挑中了一个平时都不会发言的孩子,显然,这孩子僵在那半天没吭一声,这位很有经验的老师不失尊严的让她先坐下;又挑了一位改变答案到B的同学说明选B的理由,说完老师在学生的基础上又再详细透彻的分析了这道题后结束了这个环节。

    二、课后评课

    评课老师对这题提出了质疑,认为这题一下太难,对一般的学生来说难度跨越太大,建议逐渐增加难度,这位老师的建议其实在前面的试上时有经历过,如图3。一共三题,难度逐渐递增,第一题由学生举手发言回答,讲清理由;第二题全班集体回答;第三题举手回答,老师配图,学生上台操作讲解。

    图3

    我们修改前的设计是一步一个脚印,通过逐级递增的难度,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逐渐深入。但却也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既然难度是逐渐递增的,就需要保证前面一道题学生都掌握了才能进入到下一道题,可是在没有信息技术介入的情况下,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经验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然而,这样主观的判断真的就一定准确吗?我们进行了测试,按照修改前的设计上课一周后,用同样的学生做修改后的题目,我们借助麻吉星进行投票选择后获得的数据如图4

    图4

    全班57名同学,6个没来,只有18个同学35%的学生选对。

    认识到这一问题,我们将三道题进行了整合,将三道填空题变成了一道选择题(如图1)。这样就能够给足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这一题形成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改成选择题的形式目的是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后有听课老师认为这样整合后的题难度太大?从数据上看,第一次作答,正确率达到61%,只有半个班以上的同学都做对,通过学生自主交流对话后,正确率就达到93%了,说明学生是能够自主解决这个问题的。

    也有老师认为上课时不该随机抽人,最好请举手同学,这样公开课堂上就不会出现学生答不出来这种尴尬的情况了。然而,我们是否需要反向自问,造成学生不敢发言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平时的每一节课是否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平等公平的发言机会?信息技术的随机抽人,就给了每个人平等的机会。

    我在想,这题若再加上一个选项“不确定”,则能够将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区分,方便了解学生更真实的学情。

    四、与大家交流后的想法

    后来与王博士的交流中,王博士认为二次作答后正确率已经达到了93%,再请同学起来回答是没有必要的,对学生的提问,正确答案是镜子不是靶子。陈蕾老师认为选择题中的选项应该是学生自己思考后的列式,而不是老师提供的列式。而二次作答后我们要求关注的是第二次作答之后学生到底为什么改了,他觉得他原先哪里有问题,谁给了他这样的一些提示和想法,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数据是客观真实的,但我们要避免在学生生成数据的过程中掺杂任何教师的主观因素;教学的过程更多是关注学生思维的改变,让学生思考“得当”,我们借助题目,借助正确答案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而正确答案本身并不是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道教学题目的比较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nh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