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请让一下,脚收收,啤酒饮料八宝粥.........”
时不时,售货的大姐便在火车箱内走动,推着小车,装满吃食。
看人生百态,嗔痴爱怒,车站,总是个好去处。
小而密集的车厢内,对面身旁的行人,可以肆无忌惮的打量,挑眉,扬角,看的清楚明白。
忽的被人察觉,一道眼神扫来,不惊不慌,亦不动作,只把眼神放得空洞一些,仿佛透过他们的身体,看见了时空的另一点,出神的格外认真恍惚。
对面是对父子。
儿子在和妈妈打电话,语气中无不惊奇欢喜,父亲轻轻别过头,小声提醒,“声音小声些。”
普通火车,仿佛里面充斥着吵杂,喧闹,大声的谈笑,外放的音频,还有那若有若无,夹杂着各色味道的味道。
而那父亲的轻嘱,不禁有些感慨与感动。
人言,父母,是最好的榜样。
这是一种教养,也是修养的一种品行。
父亲没有因为小孩不懂事,便随着他的性子大吵大叫。
火车里的小孩喊叫,很少会被人制止,好像觉得那是理所应当,那是年少应当放纵。可是,封闭的车厢,一词一句都显得尤为敏感,那些小孩的喊叫,轻微的,装作不闻,过分的,耳根紧缩,内心抗拒,恨不得熊孩子立马闭嘴,留点清静,可无一例外,都会沉默。
能说什么?能和孩子计较吗?而且,好像并没有太多不妥,出门在外,林子大了,都是正常。
可是,身为父亲的制止,是一种家庭的教养,在他长大以后,他也会懂得,适当的,要照顾一下旁人,哪怕莫不相识,在自己尽可能的愉悦之下,不叨扰旁人。
路过重庆的时候,父亲偏头告诉儿子,重庆原是四川归属的........
8岁的孩子未必懂这么多,但总有些词有些句,溜进了那个小小的脑袋,攀附在记忆里,只等某一日,回神忆起,会心一笑。
儿子想想玩游戏,吃鸡、明日之后,都还不太搞的懂,偶尔操作还要问下父亲,火车要过隧道,信号不总是好,还会问父亲怎么在连接中。
父亲会接过手机看看,解释几句,而语气最为坚定的,是说:“不要下太多游戏,我到时候懒得卸载。”
小孩子玩游戏好不好,搁去不提,想说的是,在他还在懵懂时,父亲并没有一味制止,激起叛逆之心,而是适当引导适当限制,所以,在父亲规定的游戏时间结束时,儿子老老实实交回了手机,没有不舍,也没有抱怨。
虽然,并没有和他们交谈一词一句,可是,静静看着他们的互动,已经足够,以一个旁人的姿态,擅自揣度他们的人生与悲欢,在深夜写下些字词,自有一番趣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8390550/57a654ec4b7201b2.jpg)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