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监之路,最后的打工生涯

作者: 皮卡弟弟 | 来源:发表于2021-05-09 11:32 被阅读0次

进入30岁之后,人必须要开始做职业生涯规划,因为无论是你的年龄还是市场的机会,都开始出现转折,不好说向好or向坏,但是必定会出现转折。

如果你抓不住这种转折,你也不会怎么样,天塌不下来,只是你可能就会开始相信一个新的事实,它叫做,你曾惦记的理想生活,从不靠理想而实现,而靠实现而实现,因为再不实现,它很可能就不会实现。

你无法依靠年轻时那种以体力,热情的方式获得成长,你的增长曲线也将越来越趋近于平稳。

但在到达40岁之前,你应该还会有几次不小的波动,甚至有不少人,在30岁左右完成最后蜕变,直接拉升人生档次。

而今年的我,觉得自己正在靠近这样的一个人生转折,今年我的职级变成了总监,为了实现这个结果,我主要依靠的是个人判断加跳槽选择。

以个人经验,我在此也想提醒所有职场人,想靠在单位里打工升职加薪是很难的,虽然有这个可能,前提是你所在的公司足够大,大到公司活多过于人,你才有可能靠内部升职。

大多数公司每个阶段的计划都是固定好的,你进去就是为了满足那一个阶段的任务而已,所以别惦记老板的大饼,很多老板压根就没饼。而所谓的舒适圈也是不存在的,舒适圈都是自欺欺人而已,想要在社会里拼出一条路,靠的永远是智慧,是脑子,以及机遇。

主要是机遇。

不过,做总监这一段时间,我刚开始很兴奋,但是没过几天,我的感受只有疲惫与麻木,最后靠着肌肉记忆在专注我的工作,因为太多的信息在干扰我的思绪。

一是接触的人变多,你一瞬间会开始跟莫名其妙的各种人接触,有的人很low,有的人很强,有的人接触不好,有的人一拍即合。我自己是一个更喜欢跟欣赏的人做沟通交流的性格,然而这一大波人潮涌入式的社交让我非常疲惫。

有的时候一两句话,一两个眼神,你就能判断这个人是否能够跟你在相对深层次的话题进行沟通,或者人家对你是否理睬,是否欣赏,是否抵触等等。唯一的好消息是我觉得我掌握几个关键人物的信任和关系就行了,比如选择我的老板,比如帮我招人的HR,财务,其他的人我完全可以考虑不理睬,最近也是在学习这种状态,不要被外界干扰,外界永远有噪音有影响,人要选择坚持自己的道路,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环境与团队。

二是面对的事情也变多,我以前总是激励自己,在公司打工要像CEO一样思考,把每个项目当做自己的创业项目,要有主人翁意识,但事实上我发现,随着你职级的提升,你根本不需要这样意识上的提醒,你必须像CEO一样思考,且你已经开始像CEO一样思考。

因为你面对的业务压力是近乎CEO的,如果你不懂得以CEO思维思考,请问你做总监干嘛呢?

你需要思考生意模式,怎么样让项目保持盈利性,你需要考虑人员组建,如何找到既能服务你,又能够被敲打与管理的人,而且还要专业;而且你还要考虑平级资源配合,磨合,调动,不能落后于公司主要项目方向,同时又不能过于突出,与别部门出现竞争。

我记得刚开始组建团队的时候,招人对我而言都是一件很麻烦,很辛苦的事,首先是优秀的人不好找,薪资高,要求多,有思想不听话,而且给了offer不一定来;

如果你找听话的呢,但是他的天花板就很明显,很难提升,而且很容易为了融入环境丢弃自己的长版,陷入跟其他手忙脚乱的同事一样的局面。

个人总结经验下来,如何组建团队,我觉得合适的人是最重要的,所谓的合适,就是人得能沟通,能配合,而且还能自己提升的空间,这样组建的团队就更像一个盈利集团,它能够保持自我增长,成为公司一个又一个希望。

相对来讲,我最喜欢招的还是简单,听话,聪明,对知识,学习有理想追求,礼貌的人;

我一直秉承的观念是,真正优秀的人,我反而会支持他,让他实现他的目标,我会想办法帮他完成他的工作,因为优秀的人既能产生结果,而且他懂规矩,知感恩。

反而是那种德不配位的人,往往一脸凶相,既不听话,也不懂得学习,还有更狠的,总是带着报复心态在攒劲,然后捅你一刀,这些人都不适合长期合作。

因为当人总是以“索取”的心态在跟其他人合作时,这样的人也走不远,也很难提高,在商场里,只有百万级别的小规模博弈才会停留在这种游戏里,上一个档次,大家思考的都是把蛋糕做大,只有你还在想怎么抢葱油饼。

所以一般这种“急功近利”的人,我们在公司都是安排一些专门的项目,费时费力的项目给他们,因为觉得他们“精力旺盛”,既然你觉得你自己很厉害,容不下别人的厉害,那么我让你去一个小项目里好好地发挥你的“厉害”。而真正好的项目,我们一定是找最合适的人,能够在一个完整流程里输出价值的人。

所以,聪明,能力,颜值都不是最关键的,合适才是最关键的。

不过,做总监是真的累,我跟老板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打工了,顺利的话,在这儿干2年,不顺利我就干1年,然后我就出去创业了。

而且这个过程里,我不仅要完成我自己的项目,我还要指导其他做的一般的项目组的成员,我还要帮公司思考组建团队,设计绩效体系,还要考虑之后更好的项目成员,来替代我一部分工作,我好去做我真正擅长的,且对公司发挥价值最大的,思考的部分。

我这些东西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了,但我的工资+部分提成却是有限的,因此我是越来越觉得自己未来会创业,因为回报开始出现不匹配了。

而且在我这些能力还能有较高回报的时候,我理应思考最大回报,而打工看人,看平台,看团队的思维模式,有点限制我的空间了。

其实我对我打工也好,创业也好的定位已经越来越清楚,相对精确一点来说,我觉得我未来可能大概率会上升到一个以思考为核心的位置,而这个思考又会为大家赋能,从这个定位上,我觉得我的思考能力已具备,赋能能力还在提升,也是现阶段为何我做现在岗位感到吃力的部分。

这个思考或许源自于我职业初期做咨询,做投资的工作相关,那个时候我写了太多研究报告,所以遇到什么事情就喜欢分析,而且我产出的结果还不错,导致我其实到现在依旧回味那种感觉,所以现在看机会也好,未来创业也好,我决定我这些年该体验也体验过了,就应该回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去好好感受了。

所以,有了这个认知,我觉得目前自己经历的一切调整都只是过程,因为我如果换到下一个新的项目里,面对新的人,新的资源,新的问题,我这些经历将会让我游刃有余,将较大幅度地减轻我面对阻碍的摩擦力,经历注定了我的成长,有的时候它并非自己能控制的,不是因为你渴望成长你获得了成长,有的时候,成长是一种无奈。

关于创业,其实我觉得它并不是这个市场里赚钱的唯一标准,那种长袖善舞,靠资历,靠讲好话坐一个岗位的人人家也可以赚钱,我有的时候羡慕人家这种人。

但我发现我也有自己的命运,也有自己的优点和被这个世界需要的地方,我这个人可能就不适合人家这条路,因为把我放到一个软磨硬泡的环境里,我反而会发霉。

我觉得自己很可能还是适合冒险与探索,因为在那一条路里,我反而获得更多可能性,所以我也感谢现在这个时代给我这种“异类”以机会。

同样幸运的是,身边也始终有一些有分量的人在告诉我,他们觉得我可能更适合开拓的道路,他们有的是创业者,有的是某行业专家但离开体制,或多或少也是某些“另辟蹊径”的人。

这些人的话很重要,因为我很怕自己是因为能力差而不得不探索与折腾,但他们以自己的经验跟我分享,也让我明白,自己是有一些潜质的,而我身上的特点其实是优点,我应该继续坚持这条道路,走向他们那样的成功。

其实话题说到最后,我真的觉得人越早意识到自己可能更适合什么,更擅长做什么,越精准,越精确,我觉得人就越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道路。

在某种程度上,我其实感谢自己来到城市工作,因为城市里的工种多,机会多,你能够通过这些经历更好地打磨自己,直到自己满意。一切都是经历,经历也才是真正意义所在。

回到自我思考的环节中,或许过两年之后,创业真的是适合我的道路。

我个人做过自己的一个财务收入分析,我发现我做副业(近似于创业)的收入在某一个时间点其实是超过打工的,我靠创业接触的人脉一点不比打工时接触的广,我是认真地觉得,有可能创业对我来讲是一条确确实实的可能性道路,甚至更宽。

我的副业也一直在进行,我本来是想靠主业做点积累,然后33岁转身进入创业的,但我现在越来越发现,可能这个时间节点要提前,因为打工怎么着还是有点被动,你是被挑选,是被迫适应,被迫接受。

我虽然慢热,但我好歹是个白羊座,我的天性是偏急,因为我需要在快速反馈中快速迭代我的思维,而打工与创业相比,它的速度还是差一个量级。

比如,同样是招人,在公司里招人,我还要跟老板,跟HR确认,跟N个人确认;确认的东西也很繁琐,确认工资不能太高要控制成本,确认流程是否冗长,确认这个人其他人是否喜欢等等。

但如果是我自己创业招人,我觉得创业应该小步快跑,应该砍掉许多无意义的环节,直接找最合适的人,搭个快速小跑的班子走起来;所谓快速小跑的班子,是不等待,直接开始,马上沟通,迅速上手。

因为任何事情我觉得都是有周期的,讲求时间节点与节奏的,你花大量时间看一个表面光鲜亮丽的人,几十万招进来,产生不了结果,你裁都不好裁,等你把这个人的思维调整对了,黄花菜都凉了。

在现在的数字时代,速度,效率,永远是第一位的,基于这一点,应该永远以生意思维去做每一个决策,拿招人这件事来说,什么叫以“生意思维”招人,那就是赶紧以低成本试错,用最便宜但最优的人才组合,为你的生意模型测试,一旦出现结果,把回报分享给这些陪你的年轻人,于是整个组织就进入良性增长。

每天一边激情澎湃地思考这些有价值的事,一边面对电脑满屏幕其他人员无意义的沟通,个人来讲,我对这种反差的耐心已经是越来越少了,我跟朋友说,自己奋斗这些年,就是想要找到最舒服的状态在这个社会生存,从大局来看,我越来越接近目标了。

所以抛开所有混沌不清的过程,乐观的讲,我认为很快吧,很快我就会做出我的决定,而我需要再逼自己耐心一段时间,再继续好好打磨一下,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

因为我觉得当那个时刻到来的时候,也是一次属于我内心思维的一起清理,我将彻底清除我对以往选择的一切疑惑,坚定不移地开始投入到我的选择当中。

有人叫我总监,我觉得很尴尬,在这靠智力创造财富的时代,名号,title都是虚幻的枷锁。

所以我认为,这只会是我最后的打工生涯。

相关文章

  • 总监之路,最后的打工生涯

    进入30岁之后,人必须要开始做职业生涯规划,因为无论是你的年龄还是市场的机会,都开始出现转折,不好说向好or向坏,...

  • 认清自我,谨慎跳槽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无非以下几种情况: 一、帮别人挣钱(打工) 不管你是刚入职的小兵,还是管人的经理,甚至是唬人的总监...

  • 打工生涯

    疫情过后我重新面试了一家工厂,去年做的那家工厂因为疫情倒闭了。现在面试的这家工厂之前来做过半年,来到这...

  • 打工生涯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有钱人选择旅游或休闲娱乐生活,我呢,在一无所有的时候选择继续就业打工,哪怕是随年纪大了没...

  • 打工生涯

    人总能找到总结过去的理由,正好,临近毕业,今天想回顾一下我的打工生涯。 虽然过去二十来年的主要时光都在学校度过,我...

  • 我的打工生涯

    记得那年冬天,北方的天气比往年都冷。因为家里穷我离开了学校,从此踏上了我一直向往的自由生活。再也不用起...

  • 忙碌的打工生涯

    被之前一个同事介绍过来的新工作已经持续了将近半月了,在此期间,没请过假,也没有休息过,因为在这里打工,你想休...

  • 我的打工生涯

    我,贵州省大方县的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农民的儿子!小学时成绩中等,考初中考了170多分,很幸运的被分到了重点一班...

  • 我的打工生涯

    不知不觉来红牛管业快两个月了,这两个月让我明白,一个厂的兴旺和发达。真得和老板的素质有关系。 初见老板娘,给我的第...

  • 我的打工生涯

    一、半年流浪生活。 1.2 石场多了个大花脸 石场上班的任务,是将放过炮、锤打过的石头,搬到拖斗车里,然后拉到碎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总监之路,最后的打工生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sm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