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裸辞的第一周。为了在加拿大做回教书的老本行,为了准备去公立学校当老师,我一周前做出了裸辞的大胆决定——之前在家办公的医疗口译工作已经不能让我实现进步和成长了,每天日复一日搬砖,纯粹拿时间换钱,一眼就能看到头的职业生涯......关键是从这种企业退休之后没有多少保障。虽然加拿大是福利国家,但如果不是穷到领低保或者年老、残疾、有小孩,普通打工人基本领不到什么福利,只有交税的份。当初我放弃了国内的编制,在加拿大闯荡了几年,留学、工作、移民,实现了十八岁以来的一个夙愿。但移民之后才发现,如果只是单打独斗的普通白领,就只能生活在温饱线上挣扎,和小康生活相差甚远。
而进公立学校当老师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不仅工资待遇高(即使是代课老师时薪也有40,寒暑假还可以领失业金补贴),熬到正职之后就是妥妥的中产,工作十年后年薪能达到十万加币,退休还可以领100%的工资。这样让人艳羡的“铁饭碗”当然人人趋之若鹜。特别是当地人——由于语言文化的障碍,新移民和这样的工作基本无缘。我当年读师范的时候整个专业只有我一个中国人,连亚洲人都不多见。
当地人在语言、文化、人脉上有绝对优势,很多人甚至没毕业就已经有潜在职位在等着他们。但是加拿大(至少表面上)提倡多元、包容,新移民如果足够优秀,有足够大的决心也是有机会的。我认识的中国移民当上加拿大公立学校老师的其实也大有人在。为了逆天改命,进入加拿大的“体制”,我决定再次跳出舒适区,鼓足勇气向教育局投出了简历,然后开始全心全意准备面试。辞去翻译的工作后,我每天学习六个小时,为面试做准备。同时还要学开车和一些驾驶的理论知识。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和我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两个小室友小花和小方,一个毕业之后待业一整年最近才找到一份三个月的实习,一个是还没毕业,两人的枫叶卡都没有着落,但她们每天打游戏、看剧,玩得不亦乐乎。而我呢,每次出去玩的时间久一点就有种负罪感,觉得浪费时间。平时她们喜欢聚在一起,吃饭或者逛街也喜欢叫上我,但我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偶尔和她们一起去超市,我都是按照提前列好的清单,三下五除二就把东西全部买好了。而她们总是优哉游哉、漫无目的地闲逛,至少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去结账。买完东西已经很晚了,她们又要去吃碗麻辣烫,这样又要耗上一个小时。我回家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只能倒头睡觉了。如此一来我就更不乐意和她们一起出去了。我的“不合群”也招致了她们的不满,她们说我瞧不上她们......但我大部分时间依然是独处。我和她们不仅玩不到一块儿,吃也吃不到一块儿:她们喜欢重口味,做饭高油、高盐、麻辣,我饮食清淡,有点偏爱甜食;她们晚上熬夜、白天睡到日上三竿,我每天早睡早起,严格遵循着“老年人作息”......虽然我觉得她们俩挺活泼可爱的,人也很善良,但她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不赞同的。
那天我学习了一整天,傍晚的时候出门,遇到小方兴冲冲往外赶,她拉着小花正准备开车去周边一个小城的中餐厅吃饭,问我去不去,我摇摇头,举起手里的帆布包:“我吃过啦,现在要去超市'买菜'。” 我独自走在去家门口小超市的路上,这条路已经走了无数遍,每天都是一样的风景,实在是索然无味。这时路中央突然有人朝我大喊一声,我一惊:原来是小方她们,嬉笑着从车里朝我招手。在她们远去之后,我的脸上依然挂着大大的笑容:其实有时候我也挺羡慕她们这样新鲜、热辣有人间烟火气息的生活。虽然她们看似稀里糊涂,没有人生目标,甚至心安理得花着父母的钱,但是她们快乐、洒脱、无忧无虑。
今天早上我学习了一小时后有些不在状态,我决定暂时喘口气,出门去公园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小方说的没错,我把自己逼得太死了。我对自己要求过高,这样可以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但也有些压抑,失去了不少快乐吧。
今天就当是给自己充电,磨刀不误砍柴工。放松几个小时,再接着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