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此刻你是谁

作者: 徐立华 | 来源:发表于2021-12-11 22:35 被阅读0次


    此刻你是谁

    今天听了韦志中老师讲关于青少年心理工作的公益课的第七讲和第八讲。

    韦老师今天主要是围绕青少年心理工作的理念、方向和策略方面进行讲解,其中给我触动最深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是如何理解我们对孩子的陪伴过程的?我们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做出了付出和牺牲吗?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奉献吗?

    或许很多家长会这样想的吧,我们工作那么忙,我们要做的工作那么多,我们有那么多自己要处理的事情,我们有那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有那么多想要享受的体验,所以我们对孩子的陪伴需要挤出一些我们额外的时间来刻意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是很多家长一直在焦虑地等待,等待自己的孩子学会走路,等待自己的孩子上学,等待自己的孩子毕业,等待自己的孩子成家,等待自己的孩子事业有成,好像总是有要等待的事情,好像我们等待的那些事情完成了,我们就可以如释重负了,我们就可以放手不管了,我们就可以安享晚年了,我们就可以释放自己了,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我们这一生来到世界上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我们以这样付出者和牺牲者的心态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我们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

    当韦老师向我们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原来我们在匆匆忙忙的生活中失去了自己。是的,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却没有了自己,所以我们忙的焦虑、忙的困惑、忙的不知所措。

    不管我们处于生命中的哪个阶段,不管我们身上有多少社会身份和角色,我们首先是自己,作为孩子我们要做完整而独立的自己,作为父母我们也不能失去自己。

    在我们以父母的身份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吗?每个父母都是因为孩子成为父母,也是因为孩子而学会当父母的,没有孩子的成长性问题,哪有父母的成长性思维?就像韦老师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所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孩子和我们一起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做父母的过程就是父母成长的过程,也是孩子成就父母的过程。

    陪伴孩子的过程是我们和孩子互相滋养的过程,我们能脱离开父母的身份去工作吗?我们能脱离开职业的身份做父母吗?我们什么时候都是我们,不管我们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如何,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因为那个事情而成为自己。

    所以我们要在理念上认识到:每个时间里的自己要做充分的自己,完全的自己,完整的自己,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在心理认为我们就是为了陪伴他们而做出时间上的牺牲,而是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就做一个全身心投入的陪伴者,我们和孩子是互相陪伴,彼此陪伴,共同受益,彼此快乐。如果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想着工作,或者惦记着其他的事情,或者眼睛看着手机,这样的陪伴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我们的感受又是什么呢?我们这样陪伴的意义在哪里呢?

    韦老师说家庭是滋养我们的地方,是的,家庭是我们关系连接最为亲密的场所。家庭的情感也体现在时间上彼此的陪伴,情感上互相的依恋和沟通。所以家不是我们需要牺牲自己而成就他人的地方,是彼此可以做自己又互相依靠的地方。父母与孩子,丈夫与妻子,都应该如此。

    我今天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我们要做自己,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都要做自己,享受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做自己的体验,生活和工作也会成就我们自己。而不是在生活和工作中熬时间,浪费自己,消耗自己,影响工作。

    韦老师说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成功的人是真正喜欢和享受生活与工作的人,由此我认为:享受做父母的人才是真正能够做好父母的人,也是能够帮助孩子培养独立的个性和价值,让孩子能发挥潜能的父母。

    我们在孩子陪伴过程中所有的行为出发点是什么呢?是为孩子的成长还是从自己角度出发而做出的呢?是尊重生命的自然成长规律还是急于求成的功利性目标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校园||此刻你是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ul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