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你想到又做到,带来行动上的持久改变?

作者: 潇潇荷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16:51 被阅读8次

    01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有好几个想要达成的目标,比如:运动,写作,学编程,内心也有非常强烈的做出改变的愿望,并且针对这几个目标的达成制定了比较详尽的计划,为什么一到行动时就偃旗息鼓了呢?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阻止自己行动,我会慢慢淡忘这个计划。直到下一个刺激点的到来,我会开始新的“计划-执行-放弃”这个过程,周而复始。从想到到做到中间到底差了什么呢?

    这样的问题不止困扰着我一个人。一个同学他三年前就有开网店的想法,期待哪天网店的收入比较稳定,超过本职工作的收入时,就全职做网店。三年过去了,他的网店里只上架了一个宝贝,一件东西也没卖出去。然而,这个想法还一直在他大脑中徘徊,挥之不去,他却始终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虽然,他隔段时间还是会寻找如何运营网店的资料来看。

    曾经,我认为“想到却做不到”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一个人的意志力太差。如果行动这个过程全凭意志力来掌控,那么注定痛苦无比,放弃是迟早的事。我还想过也许是因为动机不够强烈,可某个想法已经在大脑中来来回回出现了好几年,这还不能证明我想要实现目标的愿望足够强吗?

    02

    我刚好在看《如何想到又做到》这本书,里面有这样一段内容:

    “研究行为经济学的科学家对阶梯模型为什么有作用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他们称之为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或延迟贴现(delay discounting):人们为快而小的奖励赋予的价值,高于延迟到来的大奖励。 9 换句话说,人们青睐于迅速看到结果。”

    48岁的闫妮刷爆了2019年的春晚。因为她和我们印象里《武林外传》中的那个佟掌柜简直有天壤之别。如果要寻找形容词对过去的她和现在的她进行描述,人们会说佟掌柜喜感呆萌,戏好有内涵,身材略发福,但绝不会有人将她和美这个词画上等号。再来看现在的闫妮呢?冻龄女神,青春少女,哪一个词用来形容她都不为过。网上还有各路文章,将瘦身前后的闫妮放在一起做对比。我想一篇网文都足以让部分人产生减肥的念头,更不用说还有活生生的照片来增加视觉刺激度了。更何况还有闫妮的鸡汤词:“自己改变后,才发现世界的五彩缤纷也可以属于自己。”为内心蠢蠢欲动的小火苗再添一把火。

    许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48岁的闫妮都可以通过减肥活出第二次青春,更何况是才二三十岁的我呢?

    然而,当我们真正踏上改变自己的旅程时,最初的动力是那个想要达成的目标。想减肥的盯着20斤看,想写文章的盯着拿稿费出书看,想学编程的盯着学完之后的高薪工作机会看。而最终目标的达成,是以每日的行动为基础的。点滴的行动量所积累起来的成果给人带来的喜悦感,与目标的巨大差距所带来的心理落差相比,后者足以摧毁一个人持续行动的动力,更何况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阻碍与诱惑。有一个被心理学家称为“跨期选择”的理论:人们为快而小的奖励所赋予的价值,高于延迟到来的大奖励。也就是说:人都有迅速看到结果的期待,延迟满足是与人性的对抗。在实现目标时,如果只想着最后的大目标,这个奖励迟迟却不到来,人就难以坚持下去。而专注于每天的行动,能够让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感受到快乐,更愿意积极行动,最后更快实现目标。

    持久的行为改变通常并不始于意识告诉身体要做出持久的改变;它始于先做一些小小的行为改变,接着让意识反映出这种改变。

    另一个原因,错误地认为意识中的想要,能够带来行为上的改变呢?很多人认为当自己想做一件事情时,当大脑中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后,那么理论上行动也应该能做到。同理,大脑告诉身体要持久的运动,那么我们每天就能够按时穿上运动鞋按量完成运动量。是意识先于行动。

    事实上却是:人有非常强的自我认同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习惯,所有的习惯都是有生理基础的,在大脑的相应部位有相对稳定的神经链接。所以才能够让你每天在未觉察到的情况下去按时刷牙洗脸吃早饭。如果你想要在习惯刷手机的晚上八点钟,让自己从沙发上站起来,形成运动的习惯。首先需要你先行动起来,然后逼迫自己坚持一段时间,通过行动量的积累,形成新的习惯,让大脑重新形成新的神经链接,最后在意识中反映出这种变化来。

    03

    那么为了解决“想到做不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1. 把你的关注点放在步骤上,而非梦想上

    在《如何想到又做到》这本书中,作者Sean Young把目标按照时间长短分为梦想、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步骤四大类。三个月或更多的时间才能达成的目标被称为梦想,一至三个月的目标被成为长期目标,一周到一个月的目标被称为短期目标,少于一周的目标被称为步骤。

    当人们在制定达成目标的计划时,往往以为自己制定出来的就是可以实现目标的一步一步的步骤。

    有科学家做过研究:当人们被要求写出完成某事件的所需要的行动清单时,大多数人会想出3到10步,至于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全然不顾。也就是说,一个没有跑步经验的人,在制定怎样跑完一个马拉松与怎样让自己在一周内持续跑五公里计划时,所列出来的步骤数量是没有太大差别的。哪一个更能够指导人的行动呢?答案不言自明。这就需要我们将目标拆分成可以在一周内完成的小目标,两天内可以完成的步骤。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实现的长期目标或梦想来说,拆分成小目标和步骤,是一个需要持续进行的过程。当两天的步骤完成后,再制定下一个两天的步骤。当一周的小目标完成后,再根据过去的完成情况复盘,制定下一周的小目标。而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证每天的行动量能够完成。你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比如在朋友圈做出公开承诺,加入一个相关的社群,利用社群的力量监督自己完成,或者给行动设定好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等等。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每天的行动完成。

    2. 制造行为在前,而不是做好了一切准备之后才开始行动。

    我在做2018年的年终总结时,有一个让人惊奇的发现:那些有明确描述结果的目标一个没有实现,比如:减肥20斤,成为某平台的签约作者等。反倒是只是描述行动频率的目标实现了,比如:每个月至少练字10张,做5次训练营的教练等。

    对于自己行动的改变,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假设:认为自己的决心(对于改变愿望的渴望程度)足够大,以及当自己具备行动的充分条件之后,就可以持续行动下去。然而事实上还有个可能不想行动的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不怕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人,在大脑中命令自己“我要成为一个擅长交际的人”无数次都不管用,即便你报了课,买了书这些都不管用。不如先走出家门,去商场里找一两个陌生人先开口再说。

    3. 设置好奖赏,将行动持续下去

    如果人们做一件事情时感受到了奖励,那么就会持续的做下去。这种奖励不单单只是金钱或物质上的奖励,如果能够让人感受到他人的支持,或者有比较好的体验比如高兴等情绪,也很容易坚持下去。有一个人叫乔什,他十分痛恨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不能坚持到底。为了改变自己的这个坏习惯,他想了个办法,如果他从一件简单的小事开始做,那么会怎么样呢?他一直喜欢做一些手工,比如餐具。他做了一个决定,每天制作一把不同的木勺子,并把招照片和视频分享搭到网上。并且公开表示,自己这么做就是为了克服总是半途而废的毛病。几个星期后,他就收到了数千的关注量。一个月后,这个行为带来的兴奋感消失了,正是来自网络上不相识伙伴们的支持,让他坚持了下去。现在的乔什,拥有一家定制木工业务的小店。

    我们也可以设定一些游戏化的环节,将要做的行动变成“正确有趣的行动”。例如,将每天枯燥的跑步运动,变成一场自己的探险之旅,去刻意发现一些平时被自己忽略的小细节,数数有几家店,有哪些自己不认识的植物,找一些好看的叶子当作战利品等等。

    想让自己想到又能够做到,真的没有那么难。不要满脑子只想着最终的目标,在行动的路上会让人体验到更为充实的喜悦感,不管怎样,先用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持续行动下去再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让你想到又做到,带来行动上的持久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vf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