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品的修养
这是带着矛盾的问题。艺术的活动出于直觉,道德的活动处于意志;
一为超出实用范围的,一为实用的,二者实不相谋。
道德,实在是不能量化的一个指标。
即便,道德上的成就不能裨益,也不能妨碍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人们也不能以此而否认他的艺术的人格。
譬如,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其在文学上的成就可以说不亚于鲁迅。但是周作人在抗战时期附敌当了汉奸而遭世人唾骂,道德底线全部磐塌,晚年凄凉。假如周作人没有当汉奸,那么他一定会与大哥鲁迅一样备受世人崇敬。
在“世纪文学60家评选”中,他位列第15,专家评分高达94分,读者评分也在74,远在闻一多、孙犁、郭沫若、张恨水、冰心之上。
还有那个胡适,解放后,他仍然秉持自以为是的孤傲个性,最终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可见,文学成就并不是衡量人品的唯一尺度,道德的天平才是压仓的巨石。
毕竟,中国文学一直不乏“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训诫,为什么我们不能网开一面?
不能!
因为,思想感情最终仍然是文学的渊源;
譬如,屈原的忠贞耿介,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徜徉自恣,杜甫的每饭不忘君国;
鲁迅的做中国人思想的启蒙者;
茅盾生前把25万元稿费捐作奖金,用于设立“茅盾文学奖”;
余秋雨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
他们是中国文学的扛顶巨人,思想感情真纯与文艺华实相称。
“他们之所以伟大,因为他们不仅为某一时会,即景生情偶然兴到的成就,而是整个人格的表现。”
“文以载道”绝不是空泛的口号,是文艺以及身为文艺人的必修课程也是人生的康庄大道。
二、一般学识经验的修养
文艺是人生世相的返照,基于这个基本的理论,要求文艺之人须从一下4点加以修炼:
A、读书。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究竟读什么书,怎样读,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做好的。
首先,在浮躁的世相中,真读书尤为可贵了;读书不是读给别人的,也不是起哄架秧子地带着游戏意味的读书;正如吃饭,往往参加婚宴呀、请客的酒席呀,都吃不饱,吃不好,那就是因为,是吃饭形式大于了吃饭的本意,反而不如在家自己做饭,自己吃,更可口更惬意。
读书也是一样,要真读、静下心来读,细嚼慢咽地读,才能使身体和精神都受益。
读广泛范围的书,这就不用多说了,大概的范围不外乎哲学类、心理学类、经典类的史书。
B、持之以恒地读书。一遍看热闹,两遍看门道,三遍看不到,也就是把书看薄了;你吸收了书里的营养,书就薄了,而你则丰满起来了。
C、要消化地读书。消化,对于人是很重要的;吃饭多了,不运动会肠胃郁结;读书的消化,在于客观地分析、剖析,整篇是说什么呢?段落是怎么链接的,字词是怎么用的?都要知晓,是费功夫,不然又能怎样呢?运动与分析都是为了化食,否则食而不化,更难受。
D、观察与体验。如果说读书是死的,那么重视生活体验与实地观察,就是活的读书,是读活地世相之书。
高尔基没有上过大学,甚至就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学。但是,他写了一部小说叫《我的大学》,他的大学,就是社会地实地观察与体验,是众生世相给他活生生地教学;
还有奥斯特洛夫斯基16岁当兵,没有上个学,完全靠战争的炮火洗礼,实地体验了生与死这个大问题,才能够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充满革命激情和浪漫爱情的小说。
余秋雨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世界文明的文化遗址,当他在思考实地体验的成功时,大量地散文作品不再是文辞地呈现,而字里行间是对世界文明的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作品的地域实录,视角的广泛播洒,提醒地震聋发馈,绝不是在书宅中可以杜撰的;书宅中写的终不过是雾里看花般地矫揉造作。
所以,我说,实地观察与体验,相比于关门读书更重要。但是,这里面有个次第地排序。
三、文学本身的修养
“文学的人必须比一般的人,都要做到用语言的精准,然后,才可以运用自如。”
如何做到语言的精准呢?
第一步是模仿;模仿就是学习。
我开始学写剧本时,老师就是给一个剧本,让反复读通后,依样写一个剧本;在哪里起笔,哪里制造悬念,哪里刻画人物,写一个不行,写了十几个剧本,才勉强过了第一关。
后来,写电影剧本,是把小说改写的,也练习了好几个剧本,直到写的电影剧本拍摄后,这其中经历了好几年。
这其中,其实最难的还是语言。因为,剧本虽然是要拍摄用的,但是,首先是给领导也好,导演也罢,都是你地读者;第一眼看到的仍然是语言吧,你没有语言的功夫,第一眼就看不上,也就束之高阁了。除非,你的故事特别地强,那是另一个问题。
写小说也是同理,语言对于小说,简直就是生命之重要。
第二步是创造;文艺必止于创造。
创造,就是带有个性化地语言以及所创造地底色,也就是你的风格。
张爱玲说:我喜欢素朴。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真实的。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
余秋雨说:一个人的生命有限,总需要守住几分忠贞。看自己,并不是执着于“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否扩展和超脱。
这些简短地谈吐,是文学地心灵沟通,他们地气韵与节奏,使他们不但沉到了心灵里去,而是沉到了筋肉里去了。
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你的创造,必是你的作品——作品说话,其中,也是自我的修养果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