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878636/dced6774c0d8bdab.jpg)
读完了《我的阿勒泰》这本书,三部门内容都是李娟在不同时期对家乡的感受,但是通篇读起来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字里行间透漏着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享受。一篇篇文章都很简短,写自己与母亲在阿勒泰的点点滴滴。他们经营着一个小卖部,还做裁缝、木耳收购者、甚至还做补鞋的生意。淳朴真实的他们跟哈萨克游牧民生活在一起,在他们小卖部既发生着奇葩又有感人的事情,热爱生活的牧民们在作者的笔下活灵活现的凸显出来,刻画的特别细致,有一种此刻你就能想象出的场景。
那只袖珍兔是李娟在乌鲁木齐带回来的,都说这只兔子长不大,还给外婆说这是只长不大的兔子,都能想象出那副可爱的样子,但是袖珍兔不经夸,随之就长大了,甚至要比正常的兔子还胖,走路只能靠爬。
她看到什么都很感兴趣,尽管想着往家带,甚至还想着自己有一只马多好,骑着马去库委大院上班,她妈妈把补鞋的工具想要留给她,她说好呀,到时我就把它摆在客厅的中央,让她能回忆起那段时光。想象的到憨厚的牧民们与淳朴的母亲留给她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纯真的回忆。
小卖部的生意不算贫瘠,调皮的小朋友拿着熟鸡蛋来换零食,放牧季节裤子就会常常断货,甚至小朋友为解释一句他妈妈没有偷他们的东西跑十几里雪地给他们解释,生活的乐趣、调皮、感动都在小卖部发生着。
在荒野中睡觉比较深刻,当时她在库委,会有大把时光来睡觉,随便躺在一块草地上就睡去了,没有人打扰,闻着花草香,睡着也不会有梦,只要算好那片云在睡觉期间不会飘到睡觉的地方就尽管去睡,只是睡,直到睡醒才知道自己是睡着了,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这份礼物孕育着这里的生命,这样的生活也许只有她们能感受得到。
库尔邦节是他们的重要节日,每逢这个时间前一个月左右她跟她妈妈就当起了裁缝,因为游牧民要添置新衣服,这时他们的小卖铺早已经家喻户晓了,没日没夜的做着衣服,甚至还要在女士衣服上绣花,能歌善舞的游牧民族带动着她融入到舞会中来,没有烦恼的笑容,没有芥蒂的帮助,只是善良,只是信仰。
我总觉得她的妈妈要比她胆大、聪明,民族之间的语言并不通,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堆,手舞足蹈的解释半天,有时还是不明白他们说的话,但是她的妈妈总能想出很点子跟他们交流,比如“小鸟牌”香烟、还有“砰砰”手雷状白酒、“大尾巴鸟”孔雀等等这些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自造的只有他们能懂的语言,不难想象这种语言障碍的破除是多么奇妙的事情。还有讲到她妈妈大冬天去深山寻找木耳,最后由于积雪太深,温度又低冻了满手的疮,她妈妈总有千百种方法来讨生活,不会因为十里八村只有她一家店而把物价抬得老高,善良的他们总是良心价卖出每一分货。
好客的游牧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养几只羊只是在来客的时候吃,或者逢年过节自己吃,但是从来不会卖出去,据说一位外来客人看到一只大尾巴种羊,想要买回去,三解释四解释还没说通呢,第二天主人就将这只羊杀了直接上桌,客人无奈就走了。这种来自骨子里的信仰没办法改变,只能顺应他们的意愿,这些淳朴的人民对财富并不感兴趣,吃饱喝足,有歌有舞,每一天都是幸福的日子。
零下四十度的天气出门就能冻透,已经不能用冷来形容,只剩疼来表达了,厚度达到一人高的雪刺着眼,迎着风眼泪还不敢流出来,跟随着生活漂泊到另一个新家,寒冷的夜晚在狼狈的家中只能用哭来感受,继续寒冷中。
木耳的诞生经历了尘世的繁华之后突然寻找到了合适的温度、湿度便迁徙到了深山,更多嘈杂的人群开始大规模进山,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复杂遥远的经历,他们过于隐秘的带来了太多的新鲜事物,木耳只是其中最微渺最意外的一种,菌种被带到深山中,繁衍开来。人类的采摘也随之频繁起来,但过度的采摘也会减少吧,他们开始大规模的进山,甚至到罕无人迹的最深处寻找,这样就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几百公里开外慕名而来的顾客掏下高价来买木耳,隐隐约约已经感受到不再祥和的氛围,再也遇不到小孩子用一个手绢包着一把木耳换零用钱的场景了。
富蕴县的树在记忆中是非常壮观的,在漫漫戈壁过后便是群山环绕的森林,很多街道和房子都被深深的藏在树林之中,额尔齐斯河的蔚蓝让眼前的人赞叹起来,“这就是绿绿的富蕴县”。每条马路上都生长着两排大树,河流的水清的能照见人的影子,整条街弥漫着花香与树脂的味道。
伐木让他们很开心的看着人们上到接近三层楼高的树上去绑上绳子,然后轰隆的一声响彻整个山谷,这种伐木只是牧民偶尔为了搭建房子。作为森林的守护者他们不会贪婪的去破坏大自然馈赠的礼物,反而会阻拦过度的开发。
但是也就短短的三四年间,这里面目全非,两旁的大树稀稀拉拉所剩无几,跟盆景似的,森林没了,一座座半成品骷髅楼突兀的立起来,清一色的白,额河由蔚蓝变成了乌绿,小时候的小河流早已经被封死起来,成了一汪死水。想到小时候上学路上两排大树为我们遮阳避雨,总能寻找到童趣,而今也被伐的所剩无几了。
她的家乡变样了,很庆幸那时的环境在童年时没有变化,她的回忆没有变,她的淳朴没有变,那里的游牧民的信仰没有变,不然就读不到他们之间点点滴滴的生活乐趣了,也感受不到随着漂泊依旧依恋那片故土的幸福了。大自然的产物在他们眼里是一份礼物,珍惜这一切的资源,享受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