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中国传统文化诚善者
明明生活在现代社会,为何要关心古人怎么写信?

明明生活在现代社会,为何要关心古人怎么写信?

作者: 大雨时行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10:23 被阅读21次

    工作中不止一次听中学生抱怨,为什么现在语文考试会有那么多文言文题目啊?唉,好难懂,看得头疼,命苦呀。其实这就跟有些人总抱怨身为中国人为何学外语一样,无道理可言。为什么学?因为它是个工具,多多了解或掌握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啊。

    明明生活在现代社会,为何要关心古人怎么写信?

    读书时,某位老师的研究范围就是明清人的书札,所以我有时候也会跟着看一些。如今读到谭正璧老先生的《文言尺牍入门》,突然想起很多人都说“读书是一种遇见”的观点。的确,当我们打开一本书,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在那里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个领域的事,接触到不同年代的思想菁华。翻看本书,正有此感。

    以前读的一些文史类书里,每见古人在下款署名后以“顿首”一词表示敬礼,便觉十分文雅,也对古人的书信交往礼仪充满了兴趣。本书在提到这点时,还特别说到,清人书札中的“顿首”度作草体,好像“十五”两字连写,而将中间一横向下拉长,有如签押一样。想象一下,古人在这方面的习惯做法和讲究皆有缘由,只是今人疏于注意,便错过了许多有趣的小知识。

    印象中悬疑小说或电视剧中之人在收到信时,常在末尾看到“知名不具”四字。“知名不具”直译为"你知道我是谁,因此我就不署名了。"更深层次的意思是"由于你知道我是谁,但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是谁,以及让别人知道我们之间的事情,因此我就在这里写'知名不具'四个字代替落款。"

    本书中也提到相关的写法如“名心肃”“名心具”等,意为受信人见笔迹,就知道其为谁,心照不宣。至于有的信件,在末尾书“两隐”或“两浑”,即上下款都略去的意思。还有注“阅后付丙”的,是希望看完焚去,以避免被他人所见。因为在天干中“丙”属火,故以“丙”代“火”。

    这些知识对今天几乎不再以书信往来为交流方式的人来说,自然是偏僻冷门了,但对传统文化爱好者来说,多了解则兴味盎然。正如刘叶秋老师所说,其实写信和一切创作一样,优劣关乎修养。这里的修养指的是什么呢?当然不是指欣赏旧时繁文缛节的能力,而是学习并继承从前书信讲究文明礼貌的优秀传统。

    如今,随着网络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宽广,各类不规范用语层出不穷,现在的年轻人写信不讲辞令,说话没有分寸者,更是屡见不鲜。有些年轻人在给师长之辈写信时明明是求助,却使用极为失礼的言辞,给人一种“下指示、传达命令”的感觉。这是极为滑稽可笑的。

    如此做法除了让受信人感到不被尊重外,无疑会使更多人(尤其是较年轻一代)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即使生活在现代,我们还是要认真对待书信的体制和用语,最好将传统文言尺牍中的优秀一面传承下去。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总之,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希望遇到本书的我们,都能成为更有素养的沟通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明生活在现代社会,为何要关心古人怎么写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mm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