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这个普遍的问题,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也可以说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培养一个出色的、成功的孩子,它只是教你如何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普遍情况,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
这本书的主旨是父母如何成长成更好的父母。
孩子没得选择,但父母可以。
书名《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因为孩子,你会不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育儿,同时育自己。
父母,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恶魔。我们可以无私奉献,是天使。可有时我们也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那是恶魔。我们如何能保持天使的身份,而把恶魔扼杀呢?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放下过去,同时不忘过去。
做父母的我们,曾经也是孩子。在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可能受过伤害,这伤害埋在心里,等我们做父母后,这些伤害浮出来,左右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换另一种方式伤害我们的孩子。或者,因为自己曾经受过伤害,害怕自己的孩子也会受到同样的伤害,于是限制孩子的各种行为。或者,因为自己童年的时候,某些方面有所匮乏,为了补偿(表面是在补偿孩子,本质就想补偿自己),各方面纵容孩子。对于这些父母,应该要学会“放下童年,长大成人。”
另一方面,做父母的也要时时的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通过回忆,了解童年时的经历与情感,从而理解孩子、体谅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孩子。或者那时你会想:嗯,我小的时候也犯个这个错,当时我就是因为……现在孩子也犯了同样的错,那做父母的会理解多于批评,而且父母也明白根本不是什么大是大非,没有必要如此劳师动众。
做过孩子的我们,其实有更好的经验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父母应该是朋友,也应该是良师。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父母似乎拥有至高无上的威严:我叫你干什么,你就要干什么;叫你往东,你决不能往西。父母的威严,是不能挑战的。
显然,这样的亲子关系是不健康的。
本书指出,做父母的要跟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像朋友那样,孩子的喜怒哀乐,你要仔细倾听,如果可以,你应该提供一些建议。做父母的,也要像个朋友一样,跟孩子一起玩耍。一起玩耍,让孩子知道你重视他们,愿意参于他们的活动。在玩耍中,你可以更好的了解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也可以更好的了解你,以此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在玩耍中,父母也能完全放松心情,两全其美。
朋友关系固然重要,但对小孩的管与教也不能忽略,所以,你还应该是一个良师。
你要教他们基本的常识,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与纪律,要帮他们养成良好的性格。
你要了解孩子的性情与能力,从而因材施教。
要给与他们自由,同时按照实际情况约束他们行为;他们遇上困难时,要提供帮助,但又不能全权处理,把成长的权利归还给他们;你要教会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你要管教。按照不同的程度实施不同的惩罚。要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你就要知道身教胜于言传。不要随意给小孩贴标签,也不要因此失去对小孩的信任。
你是父母,但首先是自己
不管是什么身份、角色,自己首先是自己,只有做好了自己, 才有可能胜任各种角色。
“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其它人。”
对于孩子,不管是幼儿、儿童,还是青少年,父母都是极重要的,他们是物质生活,同时也是精神生活,所以,在精神上,父母是榜样。
大体上是,父母是怎样,孩子就怎样。所以,你这个榜样也要做好。
“成为好父母的前提是做一名学生,虚心学习,争取做一个成熟的大人……”
改变自己,不停地成长,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精神上的、行为上的。
另外,在忙碌孩子的事情时,也要有自己的事业或兴趣爱好,这样你不容易迷失自己,也不容易被生活琐事困扰。而且当在孩子长大了,不需要你百分百关注的时候,你也能有充实的生活。你的充实感,可以让你的孩子更安心的追逐他们的梦想。
育儿的路上,请走好每一步,也请珍惜每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