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四川农业大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人物
青楼歌女逆袭记:始于颜值,陷于傲气,忠于才智

青楼歌女逆袭记:始于颜值,陷于傲气,忠于才智

作者: 婉xi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08:57 被阅读210次

    文/婉兮

    1

    第一眼看见董竹君,夏之时心里的“救风尘”情结便猛地苏醒了。

    当时的董竹君不过豆蔻之年,却已有了“小西施”的美称。她的小脸楚楚动人,那波光潋滟的双眼,一下子就看到了他的心里去。

    少女董竹君

    此刻她正弹着琵琶,用吴侬软语婀娜地唱着一支小曲儿。夏之时醉在她的浅浅一笑里,不由地想要做她的救世主,送她一份安稳优渥的余生。

    救国太难,救一个身陷青楼的小姑娘,听起来会容易许多,也浪漫许多。这大概是有点钱也有点权的男人,成为英雄的最便捷途径。

    一个人的英雄,也是英雄。

    和大部分沦落花街柳巷的姑娘一样,董竹君身世悲凉,故事一讲出来,就是把动人的辛酸泪。

    拉黄包车为生的父亲得了重病,做娘姨的母亲撑不起一家人的生活,不得不把13岁的女儿送到青楼去做“清倌人”,三年为期,换来300块大洋。

    清倌人卖艺不卖身,可常在河边走,又哪有不湿鞋的道理?眼看着身体一天天长开,少女董竹君终日惶恐不安。

    好在,上天派了夏之时来。他说,我喜欢你,我愿意出钱赎你,带你离开这是非之地。

    简直是喜从天降心想事成对不对?可董竹君拒绝了救命稻草:“我不要这样,我又不是一件东西,以后做了夫妻,哪天你不高兴就说,你是我花钱买来的,那我可受不了。”

    她要用自己的方式拿回自由,再堂堂正正地跟他谈爱情。

    一段男女之情,若以救赎与被救赎的关系开了头,就免不了一辈子的仰望与依靠。

    两情相悦的最基本前提,是人格平等各自独立。

    2

    夏之时不是个普通人。

    早年留学日本的他,回国后跟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24岁就做了四川副都督。

    他来到上海,是为了参与策划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董竹君眼里的他,“真是一位英雄豪杰。至此我就更加爱慕他,并留心夏爷是不是真心爱我……”

    自古美女爱英雄,董竹君的心动,源自于家国情怀和英雄气魄,而不是权势富贵的耀眼逼人。

    但另一方面,她却不自惭形愧,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完全配得上年轻有为的夏之时。

    就这样,董竹君用一身傲骨与志气,为故事开了一个好头。

    后来,袁世凯出三万元悬赏夏之时的人头,夏之时打算东渡日本避难。

    董竹君得知后,当机立断地丢弃一切珠宝首饰出逃。她装病出了妓院,便匆忙搭上一辆黄包车直奔夏之时而去,上演了一出活生生的“红拂夜奔”。

    两人匆忙完婚,随即乘船逃往日本。当时,新娘董竹君提出三个要求,要的却不是金银钱财,也不是承诺誓言,而是:不做小老婆;婚后去日本留学;组织一个好家庭。

    卖唱姑娘董竹君以一己之力寻回自由身,堂堂正正地嫁了心上人,一跃成为督军夫人,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华丽转身。

    夏之时和董竹君

    接下来,她要和丈夫共同努力来创造和谐美满的家庭——从没想过攀附和依靠。

    自尊自立自强的董竹君不甘心成为男人的玩物或附庸,谁料夏之时却是个掌控欲和占有欲都极强的大男子主义者。

    故事的结局,其实早已经写在开头。

    3

    “我从窗前回过身来,正对着穿衣镜,镜中一位少女婷婷玉立,双目炯炯。雪白、细嫩、红润的皮肤多么美呀!但你的神情又多么烦闷不悦呀!你的丈夫并非是理想中的那个多情温柔的英雄,而是一位严厉的师长,‘君须怜我,我怜君’!”

    这句话来自董竹君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字里行间都透着愁和怨,为丈夫的不信任与不欣赏。

    夏之时专门聘请老师上门教学,因为他不放心把貌美如花的董竹君送进学校;

    董竹君用七玄琴练习《平沙落雁》,夏之时却讥讽说,弹好了又能怎样?

    蔡锷打响护国战争第一枪时,夏之时奉命回国。临行前,他交给董竹君一把手枪以做防身之用,“若做了对不起我的事,就用它来自杀!”

    他甚至急召在上海读书的四弟奔赴日本,明为陪嫂子读书,实则暗中监视。

    对这位出身青楼且比自己小上十几岁的美丽妻子,夏之时的怀疑和忐忑几乎都出自本能。毕竟身怀宝藏,附近就难免潜伏着饿狼。

    在日本期间,董竹君念完了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全部课程,认知和才能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可同一个屋檐下的世俗日子,却卸下了英雄的盔甲、除去了美人的面纱,将爱情美化过的不合与缺陷都赤裸裸暴露出来。

    他们争执、吵架、闹矛盾,像世间的任何一对平凡夫妻。

    也许婚姻本就是一个“去光环化”的残酷过程,把化过妆美过颜的生活一点点还原成最真实最残酷的模样。

    4

    两年后,董竹君毕业,原想补习法语前往巴黎留学,可夏之时却连发18道“金牌”催她回国。

    她不得不放弃计划,回到位于四川合江的夏家老宅。

    夏家是典型的封建大家族,大宅门里勾心斗角,对沾染过风尘的董竹君也总带着些不怀好意的轻视与挑衅。夏老太太甚至主张儿子休妻另娶,但夏之时断然拒绝。

    他是爱她的,毋庸置疑。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沉甸甸的爱来打底,董竹君才有心思和毅力去赢取夏府上上下下一家人的心。

    最终他们做到了,夏老太太亲自操办旧式婚礼,风风光光地重新迎娶董竹君。可那红烛高悬,却仿佛只是爱情的回光返照。

    不久之后,夏之时在派系斗争中站错队,被解除一切军职。这抑郁不得志的男人,开始把时间消磨在赌钱和抽大烟上。

    董竹君看不惯,悄悄把烟具藏起来,他便破口大骂:“就算把房子吸成灰,花的也不是你娘家的钱!”

    鸦片正一点点燃尽夏之时的激情,董竹君的“富祥女子织袜厂”和“飞鹰黄包车公司”却开得如火如荼。

    赌场上人声鼎沸,董竹君正一盏孤灯相伴,静静翻阅着新到的书刊杂志,汲取着新知识新思想。

    董竹君对女儿用心栽培,夏之时却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

    ……

    婚姻里最可怕的,其实正是南辕北辙,因为不同的方向必然产生撕裂与纠纷,谁也没办法将对方拉到自己的道路上来。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迎面挥来的一把菜刀。

    那天夫妻二人又吵到不可开交,夏之时竟冲进厨房,拎起一把菜刀扑向董竹君。她的心彻底凉了下去,毅然决然地提出了离婚。

    夏之时无奈,便约定分居五年,暂不离婚。他不相信一个女人能在上海滩自力更生,“如果你不弄得走投无路,带着四个孩子跳黄浦江,我手板心里煎鱼给你吃!”

    毕竟鲁迅先生也说了,出走的娜拉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头。

    5

    乱世不易讨生活,更何况是带着四个孩子的女人?

    所以分居的头几年,董竹君最常去的地方是典当行。

    贵重首饰和衣物都被抵押出去,她并不为此难过。可当女儿的大提琴被送进当铺,这位坚强的母亲却泪流满面。

    丈夫写信来认错:" 你若是想回来,随时都可以。如果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是可以改的。"

    回头路已经有人铺好,董竹君却一咬牙继续负重前行。因为她对自己的婚姻和人生,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

    靠男人只能沦为乞食者,靠自己才能活得堂堂正正。

    1930年,董竹君终于筹办起了一家小规模纱管厂,谁料两年后日军进攻上海,纱管厂遭到轰炸被迫停工,资金链也由此断裂。在这危急当口,父母双亲又一病一死……

    祸不单行,雪上加霜。

    那个夜晚,心力交瘁的董竹君“觉得四顾茫然,束手无策。一阵心酸,一阵沮丧,自杀之念油然而起”。

    可当念头闪现的一瞬间,夏之时的讥讽猛地响在耳畔。她捏紧拳头忍住眼泪,又强打起精神另谋出路。

    当时的上海滩,女性创业并非稀有之事。被徐志摩抛弃的糟糠之妻张幼仪,正把“云裳”服装公司办得有声有色,成为新时代女性楷模。

    但董竹君和张幼仪不同,她没有强大的娘家帮衬。她的身后,始终空无一物。

    这样的人生往往连着艰难与萧索,一如13岁那年沦落青楼的无可奈何。

    可总有人不信命、不认命。

    6

    1935年,一家名叫“锦江川菜馆”异军突起,开业便是满堂红,短短几个月便风靡沪上。

    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等帮派头子纷纷为其站台打call,军政要员在此设宴,就连卓别林访问中国,也专门来品尝了香酥鸭子。

    去过的人都说,锦江和别的饭店不一样。

    红木雕刻的宫灯赋予它古典的东方气息,张大千、郭沫若等名人字画的加盟又为它增添文化氛围,店面logo则是一片青青竹叶,雅气十足。

    这家饭店的主人,正是董竹君。

    中年董竹君

    和夏之时离婚之后,董竹君声名远播,有位姓李的四川人慕名而来,对困境中的她慷慨解囊,愿意赞助两千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

    此人动机纯良,没有提出任何非分之想,董竹君三思过后,便欣然收下这笔救命钱。

    这次,她做了一番深入的市场调查,最后放弃了开工厂而转向餐饮。当时的上海食界,最受欢迎的是粤菜和闽菜,董竹君便对川菜进行了一番改良,将其麻、辣、咸弱化,重新组合改造。

    确定了菜品口感,她又对饭店进行了精准定位,将吃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因此装潢考究,品味高雅,一举赢得食客欢心。

    一年后,锦江茶室诞生,社会名流们又有了会客谈事的好去处。至此,董竹君正式跻身上海商界,成为举足轻重的女强人、女实业家。

    7

    一个有了事业和财富的单身女人,最无法避免的就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觊觎和欺凌。

    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董竹君却能在三教九流各方势力中游刃有余,不开罪任何一方,也不卷进政治漩涡。

    其才能和情商,由此可见一斑。

    鲁迅一定没想到,有个名叫董竹君的女人,走出了娜拉的第三条路:没有堕落,也没有低头,而是靠着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傲然立于世。

    所谓托付终身,并不是把女人的命运全部寄托在那一纸婚书上。虽然奔出青楼那一刻,董竹君就把自己的余生和夏之时紧紧相连。

    建国后,她把锦江饭店捐给了新中国,运动到来时,却被莫须有的罪名冤枉入狱。那时的董竹君,已是年近古稀的白发老人。

    70岁生日时,她被关在监狱里,默默吟诗一首来祝自己生日快乐:

    辰逢七十古稀年,身陷囹圄罪何见。
    青松不畏寒霜雪,巍然挺立天地间。

    那时候,她规定自己必须每天刷两遍马桶,在狭小的屋子里来回跑步,枕头边总少不了一块香皂,为的是伴着芳香入眠。

    和郑念一样坚韧不拔,也像郭婉莹那般精致优雅,虽然她的出身和人生,都远远不如前二者那么高贵优渥。

    人呢,前半生被出身牵制,后半生却能由自己成全。因为那些坚韧、乐观与自强,都不是娘胎里带出的一成不变的世袭品。

    离开夏之时后,她没有再嫁,却始终把二人的结婚照放在床头。

    或许她一直都不曾忘记14岁那年的那一天吧,命运的改变靠自己,但那个男人或多或少推了她一把。

    更何况,是以爱之名。

    董竹君活了97岁,在名满天下中安然辞世,是曲折的、传奇的、值得学习并为之歌颂的一生。

    不是所有的红颜都薄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向北心行在南:写得非常好哦,又像您学习了一回。总觉得您像我最喜欢的一位语文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
        婉xi:@向北心行在南 谢谢认可噢
      • 东篱夕颜:沙发,细读~
        醉于优美文字!
        婉xi:@东篱夕颜 感谢😘

      本文标题:青楼歌女逆袭记:始于颜值,陷于傲气,忠于才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xy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