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已完结)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十一)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十一)

作者: 白色石南 | 来源:发表于2022-05-01 10:07 被阅读0次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十一

    2022年2月27日

    虔诚或欲力潜入无意识中后,那些在休眠状态中的记忆-情结中有关的情感--色调的内容,被重新激活,焕发生机,这是一种象征而非意象。对父母产生的这种神性,是对上帝是意象形成中的象征华也得以解释清楚,席勒称之为“有生命的形式”。象征随原初前行运动的意象,诞生,是一切无意识要素运作的浓缩。象征的幻觉指引着生命的进程,给生命带来独特的意义,宗教象征的意义和价值也正在于此。

    接下来,作者对象征与意识以及象征与生命的意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得出的结论就是象征作为无意识表征具有重大的意义,价值不容轻视。作者认为象征如果被知觉到了,在生命的意识行为中就可以得到无意识的协作,从而可以消除无意识所带来的干扰。作者称之为“超越功能”。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将引用梅伦克的两部作品《有生命的假人》和《绿色的幻影》对此问题进行说明。

    作者说席勒虽然引发了对和解状态的观察,但只是停留在早期阶段,究其原因作者总结是他将“审美状态”与“美”混为一谈。不仅将因果关系混淆,而且把“无规定性”等同于类。概念上有缺陷也证明了这一事实。作者用和谐状态是由“纯粹美的愉悦导致的大篇幅的论述直接说明与”审美状态“的定义相矛盾。席勒的目的在于把感性的人转化为理性的存在,他将”必须“等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应该“,将只有时代和民族才能解决的巨大问题寄托在某一个体心灵上是极为不公平的。

    作者认为和解状态的特征就是产生某些”肯定性“的东西,即象征。本质上是对立的诸要素的统一,它既是现实又是现象。

    2022年3月1日

    作者指出,只要无意识没有实现就会将一种欺骗的魔力,一种虚假的现象加诸于所有事物身上,一切无意识的东西即被投射出来,呈现于客体之上,如此理解,我们便可以将来自客体的虚假现象除去,促成真实。

    第二节 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席勒在区分素朴的和感伤的之时,关系的诗人创作活动的特征,或是其作品的特征,对诗人的个体精神没有涉及到。用席勒的话来说,诗人是由他的时代决定了他是诗人而非作为个体,这是关系到个别作品的某些特征或性质。

    一:素朴的态度

    作者首先谈到了素朴这种态度的定义,可以看出素朴的诗人依赖于客体,与客体的关系具有一种强迫性的特征,在无意识中与客体相等同。诗人无需言语或意向性地来呈现自己。诗人本身就是自然,他允许自然对他无限制的支配,将绝对的权力交给客体,作者因此得出结论,素朴的态度是外倾的。

    二:感伤的态度

    感伤的诗人的特征就是具有对客体的反思的和抽象的态度,通过对客体的抽象而反思客体。他致力于建立自己与客体的关系,建立能”支配他的物质生活“的关系。感伤的诗人的创作力源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源自于客体|或他对客体的感觉,其二是源自于诗人本身,他位于客体之上,却又与客体相联系着。这种伤感的态度是内倾的。

    以上只是大致指出了两种态度的特异之处,我们必须求助于另外两种功能才能加深对素朴型与感伤型的了解,即感觉与直觉。简单来说,素朴型是感觉占主要地位,感伤型则是直觉占主要地位,感觉促使主体依赖客体,甚至将其引进客体。直觉是人对自己无意识过程的知觉,使人从客体中撤离出来。

    2022年3月3日

    三:观念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

    席勒通过考察对比机制而获得了两种心理类型的概念,两者在他事物的架构意义相同,从素朴的和感伤的特征中分离出的机制入手,作者将天才的创作因素去除,素朴型和感伤型剩下的优越性就是普通的诗人的性质类型,前者表现在对客体的依恋以及客体在主体中的自主性,后者的优越性能体现出它对客体某种程度上的专断或对客体的处置。席勒对两种类型更深的考察,几乎完全类似于作者的现实主义和观念主义的态度,这一论述在他的引文中表露无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读书笔记(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im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