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智能气功科学与养生云颠泠风智能气功
《传统儒释道的善恶观》(转载)

《传统儒释道的善恶观》(转载)

作者: 石竹 | 来源:发表于2018-01-16 11:46 被阅读39次

      儒释道三家,提法差不多,但是立论是不一样的。儒家是站在所谓理性的高度来阐述善与恶的,佛家和道家是从事情上阐述善与恶的。

      儒家认为:凡是符合儒家纲常的(三纲五常)行为都是善的,都是好的;而更主要的是要符合礼学的伦理范畴。因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社会道德、伦理学不叫伦理学,就叫作“礼”,而“礼”里边,礼义又不是孤立的,包括了儒家一整套的思想,如仁、义、礼、智,有的就包括信;有的就不包括信,我们书本上写仁义礼智,实际也应该有信(以前书上有的把信作为一般的思想基础)。

    什么是仁?以前简单讲,仁就是能生的意思,能够使它生长。“仁者爱人”,仁就是能够爱别人,“泛爱众,而亲仁”,能广泛的爱人是孔夫子说的“仁”。他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加到别人身上去。过去讲,好汉子怕翻个,你对别人怎么样?人家这样对你行不行?怎么样使得你自己高兴的,就应该怎么样去对待人,将心比心。用自己愿意树立的东西,拿这个思想去树立别人,自己愿意达到的东西,帮助别人去做,这么做就成为仁。

    我们不要把儒家思想都说得那么不好,认为是封建阶级的反动思想,其实在一定意义上,上面这些提法应该说是不错的,只是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这种想法难以实现,做不到。因为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它们的利害冲突非常严重,一方想达到的事情,得通过损害对方的利益才能达到,在这样的社会当中,要想实行孔夫子的仁政是做不到的。如果把阶级对立的情况缓和了,或者消灭了,再看孔夫子这些思想,就是完全正确的了。

    正是由于仁有这么一个规定性,自己要做的事属于自身的生命活动正常发展的需要,用这样的思想支配你的生命活动能使你很好地生活;用这种思想去对待别人,这叫作仁,古人说“仁者能生”就是这个意思。现在好多种子叫“仁”,果仁、杏仁、桃仁……仁是什么?在种子最里边,有生命力,能够生长,就叫“仁”,这个“仁”和古代讲的仁有一点相通的意思。从中医来讲内脏的肝脏属于仁,仁有生发之意。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到古人已经把仁的伦理道德和人的生命活动有了初步的结合。如果仁一变,不仁就是杀。所以在仁义礼智里边,古人把“仁”放在伦理学的首位。“义”,按照仁的规定性去做事情叫作“义”,做事时要注意的事情叫作“礼”怎么去做称为“智”。仁义礼智信在儒家来讲成为五常,仁成为五常之首、伦理最根本的立脚点,其他的,义礼智包括信都是要服从仁的。所以讲孔学的社会伦理关键是仁。

      对于儒家讲的仁、仁政、爱人这样的伦理道德,孔孟认为是天生就有的,仁义礼智信这算五常,五常和五行结合到一起,在没有人以前就有这些东西了。后世到了朱熹的时候称为 “理”,认为“理”早就有了,把它包括在太极里边去了。这样,就把人类固有的、属于人类这个“类”才有的社会道德的伦理行为它固定死了,形而上学化了,那就错了。法家的荀子认为:仁义礼智不是先天有的,是后天教育得到的,这个观点是对的。但是他又说人先天生来是恶的,这个讲法是不对的。

      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要管制那些恶习,就需要进行教育,教育就要有方法,这就形成了一套所谓仁义礼智。其实这些东西不是为管教人的先天的恶,而是人们在日常行为当中适应于环境而逐渐形成的。这就是儒家的善恶观。凡是符合仁义礼智规范的称为善。这个善怎么来的?孔孟认为是先天来的,荀子认为是后天教育来的。中国人现在所讲的善,基本上还是按照孔夫子那时讲的,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至于国外怎么讲,咱们还没有全面地研究。但是从一般的来说,人们都认为善是好的,在仁者爱人这一点上,应该整个人类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表述方法不一样而已。

      

    道家认为:利人还要利物的自然行为叫作善,而儒家是有规范性的、强制性的,所以庄子就说,孔子是人之善人(或人之圣人),天之小人,天之恶人(天指的是自然),违犯自然规律了,不自然了。道家老子把善拿水作比喻(儒家还没有这样比喻的),把人类的社会原则通过水把它形容出来,把它具体化、人格化了。他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下面讲了几了善,什么“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要善能、动善时”,讲了这么多,其实这一切同样也还是指人们的社会行为原则。他虽然没从理性的高度归纳成仁、义、礼、智,但这个思想已经可以看出来了,如:“与善仁”有个“仁”,“言善信”有个“信”,“正善治”,治是治理之意,治理需要有智慧, “要善能”也包括智慧在里边,“动善时”,依时而动,有义的意思在里边。他这里边已经包含着儒家的东西,但是他没像孔子那么概括地从理性高度总结出来。

      道家延续了老子这么一大套说法,后世的道家也没从理性高度去提高,而是吸收了佛家一些说法,提出了所谓十善十恶,从具体事情来规定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佛家和老子是同时的,而道教比较靠后,是在佛教进中国时才兴起来的。其实他好多观点是吸收了佛教教义的内容,结合中国儒家的思想而编出来的,所以有些名词、有些经的名都和佛教有好些相同的东西,是把它改了。

    如“孝敬父母,忠事上师”,这和儒家不一样了,儒家忠要忠于国君,它要忠他的老师,而且还要侍奉老师。“善心万物”像佛家的说法,对万物都要慈。使各种东西都好,称为慈。“忍性容人,谏诤蠲恶,损己救人,放生养物,种树造桥”,现在全国都在搞绿化,修路铺桥属于善事。是“十善”之一。以前讲人心不古,人心越来越坏。现在,全国人民都天做善事。所以我讲,现在的人好多方面比过去的人应该是好。“为人兴利”,现在整个国家搞的各种建设不都是为民兴利吗?“与众除害,教化未悟”,国家有公安部门对不法分子进行打击,人们有了觉悟对坏事进行检举;现在全国都搞教育、教学,就相当于教化开悟嘛。这都是好事情。现在我们很多事情都已经开始符合道教这些东西了。“恒奉香花”,拿香花供奉人去,为什么奉个香花,也算个善啊,神仙还需要鲜花?因为花有个美,有旺盛的生机在里边,要用它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常诵圣贤规矩”,圣贤规矩要经常念,规矩到底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整天念是让你安下心来。

    这就是十善。这十种善事,除了“恒奉香花”、“常诵圣贤规矩”之外,其他的东西实际都是把儒家的内容具体化,展开了一点。十恶,基本上是把佛家的十恶拿过来,以前中国古语都不这么用。“绮语”:是戏谑、猥亵的语言;“妄说”:说瞎话;“恶语”:恶口伤人;“两舌”:挑拨离间或两面派;然后就是“贪、嗔、痴、杀、盗、淫”,这都指的具体事情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佛家的善恶观有点特殊,和儒家不一样,和道家也不完全一样,他对善有广义的善和狭义的善之分。从广义的善来说,只要符合佛教道理的都叫善。儒家则主张“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符合这些的儒家叫善。佛家讲只要你符合我佛家道理的行为叫善,不符合的就叫恶。儒家讲,我出家当和尚,不要妻儿老小了,不孝敬父母、不侍奉皇上,这不叫善的行为。佛家不然,这符合佛理就是善。

    佛教一开始到中国时是挨批判,说佛教不要君师父母,不讲人情,不行孝道,不行忠道。佛学以后又找词了,他说,我这不孝父母出家去,不奉国君出家去,这是最大的孝,最大的忠。为此,他讲 “三世因果”:你以前有老辈子、老老辈子有无数辈的父母,你光孝敬一辈父母这不算孝敬。我这一修佛,能把无数辈的父母都孝敬了,这是最大的孝,比你们还孝。“顺理为善,违理为恶”“顺名为善,违名为恶”。孔夫子也讲“正名”(什么事得叫什么),实际“名”是按照“理”规定的,名是依附于理的,两处说的是一个东西。这是广义的善。

      狭义的善比较狭隘了。佛家法相宗又把善规定了一下,也规定为十善。法相宗从理论上讲是唯识的,认为一切行为都是从人的心识、人的精神复现出来的。善是指心,你的精神里有什么样的状态,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而精神里又是不同的地方分管不同的行为。心里边有 善心,善心就包括了“信”,干事情有信用、信心。“惭”“愧”古人讲惭和愧是两个意思。 “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出、不放逸、行舍、不害。”管这些行为的精神叫作善心。在唯识论里有善心所,有恶心所,还有不善不恶的心所;有五十一味心所法。《西游记》里有妖怪把心控出来,孙悟空也把心挖出来,黑心、红心、忌妒心、嗔恶心……叫51味心所法,这是佛家的一个特殊贡献,把人的精神活动做了一个分析。这是从法相宗唯识论来分析,善指的心。

      整个佛教当中,也讲了十善十恶。十恶和道家差不多: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邪见就是一种痴,只要不符合佛理的见解都叫邪见。你不理解不认识佛教就叫痴,白痴。佛教说痴不是咱们说的没智慧,傻子,他说不管你多聪明,只要不懂得佛教道理就叫痴。所以有些人一进了佛教就出不来,尤其那些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人,他一信佛教非常不容易出来,因为其中有一条:你只要一信佛家道理,你就是有绝大的聪明,现在这些活着的、不信佛的天子、宰相都不如你。正好符合狂妄自大,说你这是修了几辈子好,修了几辈子德,你有善根,有慧根,你能成佛,比他们都强。

    过去讲:做宰相易做和尚难,做个真和尚比做宰相、大将军还难得多。为什么难?他说因为你要想修佛、信佛,你没有多少辈子的善根、没有多少辈子的智慧做不到,到了这辈子再修佛就晚了,你现在之所以能信佛就是因为你修了几辈子了,打了多少辈子根基……到这辈子你能信了佛,这得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信得了佛。信不了佛就是邪见,邪门歪道的,信了佛是正道。这么一来,除非有些人一看这些东西,认为这是丧尽伦理了,不要它。你只要一想批它,看看看……慢慢就进去了,一进去了就出不来。

    佛教有一整套东西,使得古今很多文人墨客才子们都信佛了。原来是批判佛的,到后来信佛了,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的蕅益和尚,也叫蕅益大师,成为净土宗的十祖。他小时念孔孟之书,非常聪明,下决心非把佛教批判倒,要批就得看,批到14岁,不批了,最后出家当和尚了,而且还成了一代大师,不仅著了好多佛教书,还把《四书》注解了一下。越是不可一世的人越容易用佛教把他捆住,一捆住还捆得非常死,最关键的就是邪见,你不信佛就算邪见,就算白痴。

      十善就和十恶相对。不过佛教讲的善与恶,尤其讲善更细一点。善良指的两个:一个是行善叫善;再一个止恶,把恶止了,也叫善。佛教给你一个改恶从善的机会,你把恶一改,不做了,也叫作行善,鼓励鼓励你。佛教里有好多的思想方法非常具体,而且非常能够让人接受。如:因果报应,你干了坏事,觉得别人该宰你、杀你了,没出路了,可是还有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干了坏事现在不干了;能立地成佛,那就更不得了了。能做这样善事的那不是一般人,那得是菩萨。佛家用这些东西保持了佛教几千年,尤其在中国盛行不衰,因为中国的儒学思想被佛学给用上了,两个一结合如虎添翼,力量强了,而印度的佛学比中国差多了。现在实际上中国的佛学已经不是印度的了,它和中国的儒学思想结合,成了中国的佛学,成为中国本身的东西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寻源达流:证明世界大于系统,大于认识,大于人观。但我们是人
      • 柏陌笙:盛世佛教,乱世道家,其存在之道,必有其由。 与其茫然无措,不如走自己的人道。
      • 梅开如雪:这一世好不容易修得个人道,先把人做好了吧。不成佛也不成仙,快快乐乐在人间:smile: :smile:
        石竹:@梅开如雪 😄😄

      本文标题:《传统儒释道的善恶观》(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ks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