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毒,而且还是中了一个将近80集电视连续剧的剧毒。为了弥补一下追剧带来的负罪感,我准备挖掘一下追剧的正面意义。
看电视剧中也能学习财务知识
今天我就带你来发掘一下那年花开里的生意经--财务报表之一的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通俗来讲就是一个公司在某个时间点上手头有多少钱。可不要小看了这个数字,严格控制好这个比例对公司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样价格赊账七天
周莹重回吴家东院,偷了婆婆两千两的银票,当掉了五十亩田地,终于包下了关中所有品相上等的棉花地。在棉花收获的时节,形成了垄断的势头,可以坐地起价。去年60文的棉花,今年实现翻番达到120文。
当时周莹正信心满满得和富商童掌柜在客栈中交涉今年的生意,眼看就可以把八十万斤的棉花以一百一十五文的价格出售得白银两万两。这时杀出了那个让人讨厌的沈家老二。不知道你观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沈家二少爷提出的价格和吴家东院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可以让童掌柜赊账七天。也就是可以先拿货,过七天之后交钱。而周莹的合同是希望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就因为这一点,童老板就会选择和沈家二少爷做买卖,而不是和吴家东院。
你说,这是为什么?
优惠返点不返现金
赵大人开办机器织布局,需白银二十万两。杜明礼从中搅局导致沈家和胡家先后退出。周莹却坚信此事利国利民,联合了二叔四叔倾家荡产砸锅卖铁凑齐了二十万两白银。好不容易从英吉利运来了织布机,却被杜明礼从中使坏,怂恿手工织户砸坏了英吉利的织布机。导致吴家的二十万两血本无归。
周莹依然不甘心,采用发型股票的方式(够牛,这招都能用上),把家产抵押募集了十万白银。并用这个钱从广东运来二手的机器,继续开办织布局。
按说到这里就该挣钱了,可是导演还是觉得不够分量。又安排了胡咏梅拼命压低自家的洋布价格,哪怕自己亏钱也要让周莹赚不到一分钱。够狠!
当然,之后周莹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力挽狂澜。我也就不必细说。不过其中有一点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江福祺在提到给客商的返点方案时,特意说了是返来年的货款而不是现银。
当然了,这是大家网上购物经常看到的了。那出了引诱我们再次消费,还有什么原因和好处么?
寸头吃紧容易翻船
本剧的尾部,周莹设计陷害沈家。照道理,沈家家大业大,从营收来看每年营业额可以说是陕西省前三。这么大的企业怎么整倒?
可以说这个过程,周莹真的是花了不少功夫的。从前期的布局,到后面的实施可以说是环环相扣。不过关键我要强调的是如果不是沈四海贪心过大是不会导致翻船的结果的。
不知道大家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没有留意沈四海和杜明礼在讨论是不是要购买五万包生丝时反复强调,如果进货五万包会导致寸头吃紧。
可以说,寸头吃紧是沈家败亡的关键。那你觉得这里面又包含了什么财务知识呢?
做生意的完整周期
故事讲完啦,记不清的请回去再看一年那年花开~现在开始要讲道理了。
这三个故事中都包含了一个知识--做生意的完整周期。
为了解释这个概念,我举一个运营时不要钱也能做生意的例子。
假如我要开一个生煎铺,固定资产投入已经投入,那后期的运营需要多少钱?每个月运营需要的大致支出有:原料,人工,房租。初期呢,人工我自己来,再让家里人搭把手,这部分就省了。房东认识,愿意给我月结,第二个月的月头付钱就行。原料在网上买的,用了信用卡,帐期一个月以上。也就是说,第一个月可以不需要付出现金就把店运营起来。
再来看看我的收入。收入来自每天来光顾的客人购买生煎的付款。而这个付款的特点是,当天到账。也就是说,只要我生意好,到月底的时候我就有钱交房租和还信用卡了。这不就是不需要现金就可以做生意了么?
极端的例子讲完了,我们来看看这个概念做生意的完整周期。
= 存货在库天数 + 应收账款回收天数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缺钱天数
假如,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大于做生意的完整周期,那就是刚才那个例子的情况 -- 不要钱也能做生意。
再对应到电视剧中的情节,前两者都是在延长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而第三个情节则是没有预计到应付账款突然变小,遭受挤兑导致了现金流断裂最后只好破产。
如何运用
你说,反正你不做生意,要知道这个干啥用?
首先你说没用就不对,难道自己家理财就不能借鉴一下?保持自己的现金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延长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也是一种理财的手段。
其次可以用这个指标来判断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以此来判断该公司的股票是否值得投资。其中重要的指标就是现金流,保持良好的现金流比例是财务健康的重要指标。千万不要投资一家现金流不健康的公司。
怎么样,看电视剧是不是也能学到生意经?是不是觉得很神奇?
这一切我都是从MJ超级数字力可能学习来的。如果想要像我这样能以财务的视角看世界,欢迎参加超级数字力的线下课程。
关注微信公众号“MJ超级数字力”(financemj),点击线下课程进行报名。
输入我的推荐码 30319910 还能有特殊优惠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