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济学随想
从经济学到哲学

从经济学到哲学

作者: 杨小伟的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22:33 被阅读13次

    今天又要装个文艺,牵强附会地说说经济学和哲学之间的关联。

    歧视无处不在

    事情还要从最近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说起。

    话说其中有几节课讲述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歧视,而且要命的是薛老师说其实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歧视。

    我想大家刚看到这个说法一定和我一样会觉得吃惊。心想想我这么高雅正直的人怎么会做歧视这种低俗的行为呢?在现代的语言环境下,歧视这个词被理解成了贬义词,而事实上这个词是中性的。其字面的解释是:

    区别对待

    好了,我们来整理一下薛老师的逻辑。

    每当你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隐藏的就是放弃另一些选择。而这个时候,你就是区别对待了这些选项。通常这种区别对待就是歧视。

    那我们举一些生活中歧视的例子:

    • 早饭买了豆浆油条,而不是小笼包子
    • 出门选择了美团,而不是滴滴
    • 大晚上的在写文章,而不是看个小电影

    所以在生活中,因为时间,金钱,注意力的稀缺,你必须在众多的选项中做出选择。而在这个选择过程中必然存在歧视。

    歧视者付代价

    关于这个主题,第二个从薛老师那学到的是

    你可以歧视某个食物,某个东西,某个公司,但是你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

    • 不喜欢某种蔬菜,那你就少了这部分的营养
    • 不喜欢开车系安全带,那就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 不喜欢日系车,那就可能要多花些预算

    当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看上去一切都是我们做主导,是我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的选择,但是这些选择的背后包含了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

    注意,这个代价也是一个中性词,并不表示好或者坏,只表达没有选择那些选项而导致的缺失。在某种意义上,感觉和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很像,即放弃了的最高收益。

    从这个代价中,我想到了哲学的一句话:

    生活是一面镜子

    生活将以你对待Ta的方式对待你

    这也是一句中性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喜好和倾向,在这个多元包容的时代,并不一定有一个绝对准确的标准适用于每一个人。我们也没有什么资格站在某个制高点去批判另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出选择的权利,而从经济学中我们学到的概念却可以适用于所有人:

    最终为这些选择买单的,只有我们自己

    • 当我们选择在菜市场中和摊贩讨价还价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省下的是钱。
    • 当我们选择多花点时间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陪伴家人或者是娱乐的时间,获得的是钱在的竞争力的提升。

    每种选择都有自己的得失,如果我们能在选择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得到的收获和付出的代价,或许我们能在时光流逝之后不会突然发现自己做错了选择。

    当然经济学只能帮你到这里,而你究竟想要得到什么则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经济学到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cu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