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56期“辩”专题活动】
时光机器如果在我的有生之年面世,假使只能回到一个时空点,那我会选择回到公元前330年左右的齐国都城。
那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是不治而论的时代,是学术自由的时代,是文化不必屈从于政治的时代,于是,群星闪耀,各成一家——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
彼时,齐威王已在淳于髡的劝说下,摆脱夜夜笙歌、耽于酒色的日常,他广开言路,整顿吏治,发展生产,还不拘一格用人才——
任用平民出身的邹忌为相,任用残疾的孙膑为军师,拜赘婿出身的淳于髡为政卿大夫,大力发展父亲创建的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个好地方,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具规模的官学,同时成为诸子百家的聚集之地,多的时候过千人。
为什么稽下能吸引各方人才呢?
一则,它位于齐都临淄。
临淄城繁华富庶,是当时天下最热闹的所在。城内七万户人家,《战国策》中说,“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城市本身夺人眼球,就如同北上广深的企业招聘,名校毕业生一抓一大把是同一个道理。
二则,稷下学宫的待遇好呀。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崇之”, 有本事的名士、贤人来到稷下学宫分享观点,传播知识,不止会得到当权者的尊崇和看重,还能在繁华地段开府建房拿俸禄。
记载中,单列入上大夫的学宫老师有76人,在这里,做学问也能妥妥的“名利双收”。
三则,为了著书立说,实现自我,
既然叫学宫,当然要学习,担任学宫先生的都是来自各国的名士,三教九流的牛人,牛人齐聚一堂,怎么证明你比别人更牛?
那就来场辩论吧!
让思想在自由的表达中碰撞出火花——天人之辩、王霸之辩、善恶之辩、义利之辩……,他们彼此诘难,共同学习、开拓思想的疆域,丰富见识的广博,积累学养的深厚,为著书立说打下更坚定的基础,让自己的理论体系更加丰富,让自己的思想成为显学。
天下间有本事的,没本事的,有名的,无名的纷至沓来。
小矮个淳于髡,长得不咋样,凭着能言善辩、见识广博,成为稷下学宫的先生,后被奉为“稷下之冠”,他善于以诙谐的言语来劝谏君王,多次代表齐王出使诸侯,周旋之间未辱国格,不负王命,列为“上卿”,被“赐之千金,革车百乘,与平诸侯之事。”
孟子、荀子、邹忌、商鞅、鲁仲连、尹文……,最可贵的是无论何种学说,当权者从不干涉,做到对学术自由的绝对尊重。
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研究的内容,可以来去自由,弟子择师随意,亦可改换门庭。百家思想似百花竞相绽放,又有香气渗透融合,于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成了法家代表,提倡宽恕的尹文则兼具儒墨和道法……
那个时代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太多思想上的闪光未能被记录,而记录下的那些,在经历始皇帝的焚书坑儒之后,也多湮灭于岁月中。
在稷下学宫的遗址未曾现世之前,我仅能凭借史书中的只言片语去想象百家争鸣的盛况——高大雄浑的建筑,数百人聚于一堂,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我想象着他们的风采,对那个思想真正自由的时代心向往之。
注:稷下学宫遗址位于如今的山东淄博,距离齐国故城小城西门150米,经碳-14检测显示,正是稷下学宫的建造时间。面积近4万平方米,从夯土基址上,可以看出规模大,规格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