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增长的底层逻辑

作者: 一阳归来 | 来源:发表于2019-10-09 23:15 被阅读0次
    B端增长的底层逻辑

    曾经的消费互联网采取了人拉人、免费体验、低门槛试用等手段,打造了一个个现象级公司.

    但因对标对象及B端组织在选择一个企业级服务产品时决策逻辑不同,B端市场的教育很难采取类似手段。

    但我们可以通过目前高速增长的B端企业,总结出一些底层逻辑。

    1.有好产品

    To B要做好,必须围绕客户的业务场景做产品,吃透场景的前提是去理解产品特性、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针对性地做产品或者解决方案,配套做好持续的运营服务,用产品价值而不是用户教育等其他方式打动企业经营者。

    回归产品的企业如iWorker,把60%的开支用于产品研发;像Oracle这样的国际公司,敢于将利润的35%投入在研发上。

    中国企业如阿里钉钉,它则是吃透组织的移动办公场景,围绕移动办公相关的沟通、协作、文件、工具、管理不断迭代钉钉APP的功能,推出多款硬件,引入ISV(笔记君注:ISV为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缩写,意为"独立软件开发商")一起来满足。

    在2019年8月27日的未来组织大会上,无招宣布,截止6月30日,阿里钉钉用户2亿、企业组织数突破1000万,从各项指标来看,阿里钉钉在移动办公领域遥遥领先。

    2.让技术落地

    B端企业虽然有了拥抱新技术、互联网数据智能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中,许多公司容易过度强调技术驱动,十分重视乃至标榜技术,却弱化市场。

    这样的公司可能会成为不错的研究团队,但在市场化上做得不够,走起路来“跛脚”,实现高速增长就很难。

    增长迅猛的To B公司,往往是技术和市场化并肩齐驱。

    B端增长的底层逻辑

    我们知道,钉钉背靠达摩院基础技术,但钉钉不是强调技术本身,而是一直在强调产品和运营帮助组织提升管理水平。

    在市场化上,钉钉是将消费互联网的市场手段嫁接到企业级市场的成功案例。

    3.懂B端用户

    所有的成败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而任何公司的成败最终都是管理层尤其是创始人的问题。

    从消费互联网过来的创业者,没有B端经验,不一定不能做好B端业务。但把事做成的人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一方面是,他们的思维开阔,没有惯性思维,可以在一些新兴企业级赛道上走得更远。比如马云,他不懂技术,却做成了将技术转化到商业中能力最强的阿里。

    另一方面是,他们重视并挖掘懂B端行业、业务、市场的人,壮大团队。比如阿里钉钉,引入了各行各业的B端专家来做垂直行业的需求分析、产品打造和市场拓展。

    B端市场的开拓,背后是由一群精干团队组成的组织,对销售和运营人员的要求极高。

    销售人员要从过去的产品定价、特点和优势层面过度到对产品和行业深入理解层面。也就是说,销售人员需要对产品所在行业现状、产品涉及的基础知识、客户的业务和所在行业有深刻理解。

    毕竟,现实的问题是,To B业务“变幻莫测”、行业千差万变,需要员工能够不断自我进化,不断学习、适应变化,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突破定式思维的禁锢,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迭代和自我创新。

    ToB的路复杂、漫长、艰难,不好走,但并不是无路可走。

    在这过程中,需要企业在组织、机制、人才、文化创新上敢于创新和突破,通过内生式的自我进化来应对变化莫测的To B业务和外部环境,这也是决定换道To B业务成功的关键因素。

    B端增长的底层逻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B端增长的底层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vn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