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每天写1000字
走出自我,平和世界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16)

走出自我,平和世界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16)

作者: 沐芝阳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22:43 被阅读11次

    本章题为《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有点类似我们教学上的总结课或是复习课。本章专门讲各派哲学与外界的联系以及几派哲学的折中主义。我把这一章看成是一派哲学向另一派哲学的妥胁。

    中国哲学领域在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出现一个强大的调和折中的趋势。《荀子·天论》中提到,哲学家的“见”和“蔽”是联在一起的。他有所见,可是常常也为其见所蔽。一个人的优点也常常是他的缺点。我想起我身上的优点就常常演变为缺点。我热爱教育,沉迷教育。在教育领域是优点。然在社会领域是缺点了。不善走动,不善交往。最近越勤于读写,就越懒于社交,很多朋友都疏远了。

    个人如此,社会也是如此。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礼”。“礼”就是当时的“国际法”。但有些礼适用于和平时期,有些礼适用于战争时期。著名的宋楚“泓水之战”,古板的宋襄公就是把和平时期的“礼”用于战争时期,导致惨败。教育也是如此,教无定法,有些教法适用于优等生,有些教法适用于后进生。如果用一套教法打遍天下,则一定是行不通的。

    走出自我,平和世界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16)

    冯友兰先生在书中解释说《大学》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实为一个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是方法,“止于至善”是目标。“八条目”中八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只是一条目,就是“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身”的道路和手段。“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目的。这一分析令我大开脑洞。凡事都有一个中心,就如我们教育必须弄清楚,何为手段,何为目的。现在很多人把手段当成目的,而忽略“立德树人”这一目的,是教育的一大悲伤。

    迷于自我的陋见,就常常看不见世界。愿我们能走出自我,平和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出自我,平和世界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bf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