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抄记
《传习录》抄(六)

《传习录》抄(六)

作者: 革易 | 来源:发表于2017-08-17 11:50 被阅读5次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

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

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

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一是百是,一错百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的界头。于此一立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诚。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已;能克己,能成己。

有一学者病目,戚戚甚忧。先生曰:尔乃贵目贱心。

萧惠好仙、释,先生警之曰:吾亦自幼笃志二氏,自谓既有所得,谓儒者为不足学。其后居夷三载,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简易广大,始自叹悔用了三十年气力。大抵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

刘观时问:未发之中是如何?先生曰:汝但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见。观时请略示气象。

先生曰: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时曰仁在傍,曰:如此才是真知,即是行矣。

萧惠问死生之道。先生曰:知尽昼夜即知死生。问昼夜之道。

曰:知昼则知夜。曰:昼亦有所不知乎?

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息间断,才是能知昼。

这便是天意,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更有甚么死生?

《大学》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个诚意;诚意的工夫只是格物致知。

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即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如新本先去穷格事物之理,即茫茫荡荡,都无着落处;须用添个敬字方才牵扯得向身心上来。

然终是没根源。大抵《中庸》工夫只是诚身,诚身之极便是至诚;《大学》工夫只是诚意,诚意之极便是至善。

相关文章

  • 《传习录》抄(六)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 如外好诗文,则精神...

  • 《传习录》抄(七)

    区区格致诚正之说,是就学者本心日用事为间,体究践履,实地用功,是多少次第、多少积累在,正与空虚顿悟之说相反。 闻者...

  • 《传习录》抄(五)

    今为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尚多流于口耳。 况为口耳之学者,能反于此乎?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

  • 《传习录》抄(一)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

  • 《传习录》抄(二)

    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 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

  • 《传习录》抄(四)

    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清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 若不用克己工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

  • 《传习录》抄(三)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 久之,俟其心意稍定,...

  • 《传习录》抄(八)

    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 大...

  • 抄《传习录》有感

    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大人...

  • 167圣人之学与生活不冲突(2022.7.2)

    初识《传习录》第880天 内容:《传习录》中卷 《 答欧阳崇一》 第167条 时间:2022年7月2日星期六 志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抄(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vg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