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
明初,太祖私心重,专制,从废除宰相,加重御史之权以及兵制即可看出。他定都金陵(应天府),开封为北京,名城大都分封诸子,各设卫兵,其中北平燕王朱棣和太原晋王枫威权尤重,后燕王反,为成祖,定都北平(北京)。
成祖暴虐,杀功臣,迁都亦扰民。北征鞑靼,瓦剌,南平安南,又遣郑和下西洋,但北边防线却较之前缩小了。
明太祖定制内侍本不许读书,成宜选官入内教习,设京营提督监军。太祖设锦衣卫治诏狱,成宜立东厂,命宦官主司侦缉,其后亦因宦官参政而大乱。
英宗(太上皇)时被掳复还也导致了政变--夺门之变。宪宗时立西厂,到孝宗时政治时有清明。1521年,世宗驾驭宦官颇严,但不明,中年后因严嵩盗权,内政坏,外患又深,明朝局势岌岌可危。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关系
明代北方,是鞑靼和瓦剌,迭起称雄的时代。瓦剌(斡亦拉)明初分三,顺宁王马哈木最强。本雅失里的儿子脱欣并瓦剌三为一,土木之变时是瓦剌的极盛时期。
宪宗时,鞑靼酉长孛来以及后来的满鲁都先后入寇,这便是明朝所谓的“套寇”。瓦剌衰败后,鞑靼也只是些零散部落,并不足为患。但明朝措置无方,到1504年达延汗即汗位时,形势又发生了改变。
达延汗为蒙古中兴的伟人,有四个儿子。在击杀满鲁都后,蒙古遂成统一之势。世宗时,严嵩进范京畿之俺答不战。在穆宗时,俺答请和,被封为顺义王。此后东方的插汉儿部转盛。在高拱和张居正当国之时,用李成梁,戚继光守御,北方破获安息。明朝用岁赐让林丹汗联合诸部以牵制满洲。但在1638年,林丹汗被清太宗与蒙古诸部袭击,次年其子额哲降清。于是漠南蒙古就全为清人所征服。
明建长城以防北边,又有节制调度的重心九边(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固原,太原),兵额充足,器械精利,然而士气却不振,只可防御,对于套寇尚无扫荡之力,绝漠而北就更加不可能了。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中国人在海外经营拓置业的时间很久,明以来的事迹大多可以考见。
亚洲大陆三个最大的半岛--前后印度和朝鲜,唐五代以来放弃了其中的部分领土,宣宗时又弃安南,元明两代时与西南土司安南,暹罗以及南洋群岛都有交通。
元朝人好勤远略,经印度洋沿岸以及南洋群岛之地,共有十国先后来朝。成祖时由郑和下西洋,作者据梁启超所作《郑和传》推考其航路:自南海入暹罗湾,沿马来半岛南下至新加坡,到苏门答腊和爪哇,入孟加拉湾,到锡兰岛又入波斯湾,沿东岸北行至底格利斯河口,南航越亚丁湾入红海,北航致麦加,南航出莫三鼻给海峡,掠马达加斯加的南端而东归。当时华人移居海外的颇多,明中叶后才有西人东航,但因海防废弛,通商政策不得宜,因海洋交通反倒招来了倭寇。倭寇起于元明之间,明中叶大盛,沿海七省无一不受其患,后虽然被戚继光,俞大猷所平,但沿海之地已经凋敝。
神宗之时,又有朝鲜之役。那时的日本,继源氏之后,又有北条氏,足利氏,导致日本成分裂之势。1592年丰臣秀吉为将一群军人赶往海外,而渡海攻打朝鲜。开国之主李成桂革新内政,承平日久,军备废弛,不敌倭寇,在中国李如松的帮助下收复了汉江以北之地。直到1598年丰臣秀吉死后,日本兵才东归。大明的军备在那时也废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