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法和工具:头脑风暴

作者: Mr汤进er | 来源:发表于2015-04-05 20:32 被阅读2713次

     【2015/4/5 NEXTDAY】设计方法和工具: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题外话:

    1、2015/4/4这一天的nextday没有更新:最近在落实一个项目,想找技术开发(好难的一件事情,有经验的看不上小团队,没经验的又没有培养体系),无奈整个校园竟然找不到有相关开发经验的同学,昨晚陪友人聊此事,深感无力,喝了点酒,一觉就睡到了第二天。

    2、为了遵循神奇的"7±2法则",所以第一期"设计法则"相关整理和分享了5篇,以后会在以下一个5篇的形式整理其他法则(80/20法则等)。从今天开始连续整理和分析5篇“设计方法和工具”

    “头脑风暴法”我相信很多团队都用过,在我自己的项目实践过程中也经常用到,今天回顾“头脑风暴”相关知识,目的是从实践回归理论,反过来看看自己在实践过程中还有那些不足和问题,让理论更好的服务实践,也期待在这样的实践和理论反复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学到一些知识和方法,最终服务于产品设计实践。

    对于如何整理和分析这样一篇比较“老”的设计方法,一直没有好的思路,看了好多相关文章大同小异,无外乎知识点搬来搬去,最终决定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展开“头脑风暴”这一设计方法的分享。

    ————————— 我是“入门级——理论知识”分割线 —————————

    Q:什么是头脑风暴?

    A:关于“头脑风暴”的定义,在这里引用MBA智库百科的介绍: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自由思考法、畅谈会或集思会,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

    Q:如何理解头脑风暴?

    A:头脑风暴的核心思想是:集思广益!希望通过一群人围绕特点的话题,产生很多想法、点子、办法等来获取好的想法、点子、办法等。引用贝尔获奖者 Linus Pauling 的一句话就是:

    “The Best way to get a good idea is to get a lot of ideas.”

    要收获好的点子,首先要获得很多点子。

    Q:开展头脑风暴要注意点什么:

    A:好吧,这个问题已经被总结成立好些个原则(说法不一,但核心思想就那么几点),我把这些原则总结为5个:

    自由发散原则

    应该营造轻松的氛围,参加者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鼓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

    这里补充下:在他人想法的基础之上鼓励自己,从中得到启发或者补充他人设想也是非常好的头脑风暴思路。

    主题聚焦原则

    头脑风暴的目的是最求尽可能多的想法,思维可以发散,天马行空的任意设想,但必须始终围绕所讨论的主题,不能偏离主题。

    禁止批评原则

    参加头脑风暴会议的每个人都不得对别人的设想提出批评意见,因为批评对创造性思维无疑会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发言人的自我批评也在禁止之列,不要自谦之词,自我批评性质的说法同样会破坏会场气氛,影响自由畅想.

    延迟判断原则

    一切评价和判断都要延迟到会议结束以后才能进行。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评判约束与会者的积极思维,破坏自由畅谈的有利气氛;另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精力先开发设想,避免把应该在后阶段做的工作提前进行,影响创造性设想的大量产生.

    以量求质原则

    追求数量是头脑风暴的首要任务。参加会议的每个人都要抓紧时间多思考,多提设想.至于设想的质量问题,自可留到会后的设想处理阶段去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设想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产生的设想越多,其中的创造性设想就可能越多.

    Q:头脑风暴的有哪些组织形式?

    A:按照组织形式去分类头脑风暴,可以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

    1、非结构化的头脑风暴会

    非结构化的或自由滚动式的头脑风暴为团队成员提供了自由的提出见解和意见的机会。这种方式鼓励成员任意地贡献出尽可能多的主意,直至没有人再有新东西可增加了。

    2、结构化的头脑风暴会

    对于团队负责人或会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团队成员一个接一个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每人每次只能提一个。当某个成员再也没有新的主意时,可以跳过。所有的主意都应记录在白纸板上。这种方式的一个变种可以用于比较敏感的主题。这种方式要求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安静地在小纸片上写出自己的主意。当时间到时,所有的小纸片都交到主持人手上,并粘贴或写到大白板上。

    图1: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头脑风暴对比 


    ————————— 我是“进阶级——实践知识”分割线 —————————

    Q:头脑风暴的原理是什么?

    A:开头已经说过"“The Best way to get a good idea is to get a lot of ideas.”。现在进一步解析下头脑风暴如何产生一些列的“思路、想法、点子、创意、方法”等。理解了头脑风暴的过程原理,可以更容易的掌握和实施,也更容易理解头脑风暴所要求的5点原则。

    如图2所示,假设甲、乙、丙三人进行头脑风暴。第一步:由于三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求解的出发点不同,每个人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及附近发表意见。丙沿方向A提出设想,如果乙在此基础上向方向B延伸,甲又在这些基础之上沿方向C延伸,那么方向(A—B—C)就形成了“思路”。依次类推,方向(D—E—F)形成了另一条“思路”,这样不同的出发点可以形成非常多的思路(设计方案)。

    图2:头脑风暴模型 

    Q:头脑风暴开展流程和注意事项?

    A:简单概括其流程核心可以分为2步走,首先是头脑风暴产生想法,然后对想法进行过滤。

    按实际操作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头脑风暴前、头脑风暴中和头脑风暴后(好像是废话,不过前和后经常被我们忽略)。一般头脑风暴的流程见下图1

    图1:头脑风暴流程

    详细整理头脑风暴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

    (头脑风暴前)

    1. 准备阶段。负责人应事先对相关课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并明确头脑风暴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选定与会人员,一般以5-15人为宜,不宜太多。然后将会议的时间、地点、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供参考的资料和设想、需要达到的目标等事宜一并提前通知与会人员,让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需要更具参与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头脑风暴形式(结构式/非结构式)

    (头脑风暴中)

    2. 热身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自由、密切配合、祥和的氛围,是大家得以放松,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主持人宣布开会后,先说明会议的规则和原则,然后随便谈点有趣的话题或问题,让大家的思维处于轻松和活跃的境界。

    3. 明确问题。主持人扼要地介绍有待解决的问题。介绍时应该简洁、明确,不可过分周全,否则,过多的信息会限制人的思维,干扰思维创新的想象力。

    4. 重新表述问题。经过一段讨论后,大家对问题已经有了较深程度的理解。这时,为了使大家对问题的表述能够具有新角度、新思维,主持人或记录员要记录大家的发言,并对发言记录进行整理。通过记录的整理和归纳,找出富有创意的见解,以及具有启发性的表述,供下步畅谈时参考。

    5. 畅谈阶段。畅谈是头脑风暴法的创意阶段。为了使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主持人首先要向大家宣布相应规则,随后引导大家自由发言,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使彼此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然后将会议发言记录进行整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5条大原则以外,这个阶段需要制订相应的规则,比如:第一,不要私下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第二,不妨碍及评论他人发言,每人只谈自己的想法。第三,发表见解时要简单明了,一次发言只谈一种见解。

    (头脑风暴后)

    6. 筛选阶段。会议结束后的一二天内,主持人应向与会者了解大家会后的新想法和新思路,以此补充会议记录。然后将大家的想法整理成若干方案(思路),再根据相应的标准(以互联网产品设计为例,这些标准可以是:用户需求[潜在用户数、使用频次、需求等级等等]、商业价值[包括开发成本、推广成本、维护成本等])进行筛选。经过多次反复比较和优中择优,最后确定1-3个最佳方案。这些最佳方案往往是多种创意的优势组合,是大家集体智慧综合作用的结果。

    Q:能举一个运用头脑风暴法的有趣案例?

    A:经典案例:

    有一年,美国北方格外严寒,大雪纷飞,电线上积满冰雪,大跨度的电线常被积雪压断,严重影响通信。过去,许多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未能如愿以偿。后来,电信公司经理应用奥斯本发明的头脑风暴法,尝试解决这一难题。他召开了一种能让头脑卷起风暴的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是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

    按照这种会议规则,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人提出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有人想到用电热来化解冰雪;也有人建议用振荡技术来清除积雪;还有人提出能否带上几把大扫帚,乘直升机去扫电线上的积雪。对于这种“坐飞机扫雪”的想法,大家心里尽管觉得滑稽可笑,但在会上也无人提出批评。相反,有一位工程师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用飞机扫雪的想法后,大脑突然受到冲击,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雪方法冒了出来。他想,每当大雪过后,出动直升机沿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调整旋转的螺旋桨即可将电线上的积雪迅速扇落。他马上提出“用干扰机扇雪”的新设想,顿时又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飞机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一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条新设想。

    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清雪机,采用电热或电磁振荡等方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大,周期长,一时难以见效。那种因“坐飞机扫雪”激发出来的几种设想,倒是一种大胆的新方案,如果可行,将是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好办法。经过现场试验,发现用直升机扇雪真能奏效,一个久悬未决的难题,终于在头脑风暴会中得到了巧妙的解决。(案例引用自《设计调研》戴力农主编)

    另外补充:

    头脑人数一般为5~15人,最好由不同专业背景或不同岗位者组成;

    时间一般为20~60分钟;

    设主持一名,主持人只主持会议,对设想不作评论。

    设记录员1~2人,要求认真将与会者每一设想不论好坏都完整地记录下来。

    ————————— 我是“反思级——问题与思考”分割线 —————————

    实际运用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1、前期准备不足:这个问题在我自己的相关实践过程中比较突出,很多时候,为了头脑风暴而头脑风暴,零时拉来项目组的同学进行脑爆,这样很容易因为准备不足造成效果很差。比如,目标感不强,特别是在设计学院背景下,很多时候同学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很容易“飞来飞去”,这一点很好,但是没有主题和目标感,就会飞偏。

    2、成员背景相似:这一点在设计团队里面比较明显,都是设计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非常相似。这个问题一直比较突出,经过几次项目实践也借鉴了“角色扮演法”的相关思路,通过让小组成员假设自己是“某某背景的人”如(老板/产品经理、工程师、设计师、运营、销售、目标用户等等身份)来从各自扮演的身份出发思考问题和提供想法,这一方法有一定的弥补成员同一背景的不足,但因实际背景知识的影响还是很难有突破。

    3、过早的陷入几个想法中:早期很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本质上也是“延迟判断原则”没有遵守好,很容易因为某个同学的想法很“亮”就陷入进入无法自拔。

    4、过程过于自由:小组成员过于熟悉,提前没有明确相关要求,会造成脑爆过程松散,话题满天飞,这边还在讨论项目,那边“明天吃什么”之类的话题就穿插进来了,也是很无力了,所以一定要提前明确目标和相关规则,做到高效产出。

    5、后期总结不到位:没有一定的筛选很分类标准,仅凭团队成员的主观判断去做筛选,我们经常会给每个思路打分,但因为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主观上就已经造成了结果的不“公平”

    其他问题待补充……

    ————————— 我是“拓展级——深入与提升”分割线 —————————

    拓展知识:

    创新方法大约有300多种。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试错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发明法、假想构成法、高顿思考法、设问法、综摄法、类比发明法、信息交合法、检核表法、水平思考法、五S思维法、卡片思维法、叠加法、原型启发法、合理移植法、联想扩充法、象征类比法等等。

    提升阅读:

    产品经理技能Get--书面头脑风暴法

    豌豆荚Design Hackathon 工作法分享

    行动学习操作手册-结构化头脑风暴的操作流程及要点

    NEXTDAY 是一个自我驱动的学习栏目,坚持每天整理和分享一个产品or设计类知识概念。

    欢迎大家留言推荐知识点,也欢迎加入到“NEXTDAY”项目中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汤先森http://tangjinweb.com

    订阅文章推送,请微信关注公共订阅号:chuangshe_spac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dc9e6a21ba01:这不就是《设计调研》嘛,搬运是否最好还是要有个出处?

      本文标题:设计方法和工具:头脑风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ga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