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多,还在睡梦中。小丫头已爬到床上捏我鼻子了;儿子更放肆,趁着大人还没醒,电视打开,“蜡笔小新”中小新那童真、憨厚、无辜、猥琐的标志性的语言就传了出来。儿子肆无忌惮的把声音调到很大,声震寰宇,——谁叫你大人睡懒觉呐,没人管就是我的天下了!
其实近段时间睡觉令我颇为烦恼。
晚上欲发奋图强写东西,看书,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不屑于”早睡了,况且想早睡也睡不着,总要到十二点以后再睡,甚至一点多到更晚。那么后果就是早上起不来,总要到七点半左右,脑袋才算是从“混沌一片”回归到“一片清明”。
家里的另一个情况是:儿子和小丫头六点多七点就自己醒了。这得益于从小就给他们养成的睡眠习惯:自一两岁,妻就让他们晚上九点睡觉,至迟不超九点半。这个习惯使得儿子现在八岁依然遵循着,因为他已形成生物钟了;女儿虽因老妈带的多,但睡觉也没太晚,加上小孩子白天疯了一天,晚上也是沾床就睡。
对于俩孩子的这个习惯,我心中是窃喜不已的。君不见现在多少孩子看电视,看手机,玩耍不疯到半夜不睡觉,家长烦恼不已却无可奈何,——怪谁?还不是家长纵容疏于管教的结果!现在孩子能有好的作息时间,老婆是居功至伟的。
对比俩孩子,我思索自己:我该有怎样的作息时间呢?
近日看了胡絜青编著的《老舍写作生涯》一书,深有感触。胡絜青是老舍夫人,俩人相濡以沫三十多年,直至老舍生命终点。书前面是老舍自己的写作生涯总结,后面有友人的几篇回忆录。
老舍写自己的平时生活规律:每天早上七点之前起床,先在院子里遛弯儿,整理花草;简单吃过后,七点多开始写作。孩子们懂事不打扰他,熟识的朋友也知道他这个习惯,上午不来找他。到中午十二点左右,一天功课完成。然后下午院子里热闹起来,接待朋友,开会,各种杂七杂八的事全部在午睡后的下午完成。晚上很少开夜车,除了特殊情况,十点钟准时睡觉。
依靠这样的作息时间,老舍在“丹柿小院”写作十六年。十六年间,他一天不停地埋头写作。《方珍珠》《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等二十多个剧本,和几百万字的曲艺,散文,杂文,诗歌,都是在这个小院子写出来的。
而他近百万字的《四世同堂》,以及山东七年创作的《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黑白李》《断魂枪》《月牙儿》等等几十部中短篇小说,我想都与他规律的作息时间是有关系的。
老舍的生涯透露给我们的讯息我想是这样的:想要长时间的保持旺盛的精力,必须劳逸结合,持之以恒。想要做事情,不要以为凭一股蛮力,一时的头脑发热,一时的头悬梁锥刺股,就能大功告成,万事大吉了;而必须细水长流,有持续性不间断的规划,否则劲用猛了反倒有折的危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本钱在,才能创造万物,创造价值。仅凭坚强的信念而勇猛无敌的向前冲,虽精神可嘉,终非长久之计。
“欲速则不达”“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循序渐进的,急不得,乱不得。我想我也要调整自己作息时间了,细水长流,不急不躁。每天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更好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