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 “女为悦自者容”,
今有“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无题(一)
几次跟室友谈到, 大学里面的光阴。接下来我并不想要抒发对那段校园生活是多么多么的怀念,当我闭上眼睛努力放映过往的昨天, 发现它们竟然重重叠叠摞在一起,呈现出内容寥寥无几甚至可以一笔带过的一天。
那我享受生活的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讲,已然是为了在等待一个绿灯的亮起,它宣告着学生时代的结束,前途未卜的通道打开。
“或许对于我这一生而言,不冒险才是最大的冒险,反之亦然,冒险才是最大的不冒险。”
在互联网时代,能够了解可以知晓的方面实在太多了,它可以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亦是特朗普最近又一次的作妖,又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背后的爱恨纠葛,女权意识的苏醒在宗教打压下寸步难行,前段时间Facebook报道推出的名为"Libra"的加密货币神神秘秘,原来《小猪佩奇》里的乔治最最喜欢dinosaur.
虽然都只是些冰山一角,不用在意知道的都是些半斤八两,我喜欢胡适先生说的"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还有一种微妙的体验,拿《小王子》里面的一句语录来说就是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在新旧认知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会发现之前的某些想法真的太过于片面死板甚至幼稚,而这一刻,与以往不同。
这可能是成年人成长的一种方式吧,要靠自己主观性的去获取价值,没有师长和爸妈整天在耳边的提醒叮嘱。 彼时更像是居住在一个蛋壳里面,很多时候感觉孤立无援,需要自己耐着性子一遍遍的去叮出缝隙,这样会更透气,随之也会有更多的光能照进来。
(二)
这两天就隐隐在跟一个老旧的现象做抗争 ,还跟仪式感有点联系,仪式感也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好东西,比如说我的这份仪式感就纯属自作矫情屁用没有。
提起中学时代的自己很喜欢做计划,上到几点起床,下到上床睡觉。
原谅我真的只是很享受做计划这件事情,当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计划表热乎乎出炉的时候,虚了一天的心好像也填满了。
发誓从明天开始执行,可结果是,明明该坐起来读书的我还神游在梦里,取而代之的是,下面一环套一环的计划全盘打乱,纠结自责,可无奈又阻止不了时间的流逝,但还得让良心上过得去,所以今天先得过且过,我又着手做明天的计划。
最后, 除了留下一张张徒有其表的计划表,我什么也没捞着。
听着真得很作也很活该吧。
如今都二十出头了,年龄到那想必自制力也该有所长进了。
可一经实践,并没有让我有喜出望外的心情。
当然如今的我不会再对做计划有执念了,通常是简单收拾下桌子,旁边倒杯水就马上开始,想学就学,时间随意。
试过持续写两个小时的笔记,真得感觉很累,可以说熬人又有点痛苦,虽然有整整四面纸的勾勾画画,但是并不利于明天课程的继续。
很多事情要拿意志力和来藏在大脑里住着着那个每天只想享福的调皮小孩来抗争。 比如冬天早起, 控制食欲 ,坚持锻炼......
眼前的苦是即时的直接作用于心理,它背后带来的甜不是一时之间可能感受兑现了的,且不说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来挤压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我会想尽可能的来降低这份苦的程度,这样战胜那个调皮小孩的几率会大一些,同时并不想把努力当成一件带有目的和功利性的事情。
有一个问题是问天上的云为什么能飘的那么高,回答是因它们很轻。
“太用力靠近快乐本身就是不快乐”。再好的文章我就背最喜欢的一段或者两段,当我发现费时费力通篇抄下来的结果更多的只是表达一份仪式,是对心里上过得去的一种安慰,因为合上本子之后几乎就不会再回头翻了。
想了下还是有必要多说一句,像我这种松松垮垮实在随意的充电方式真得只是适合平常生活节奏里的调剂。
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调整吧,自制这块还是因人而异的,在那些自制力超级强的大佬面前,我是真的心虚的要瘫掉。
想起高三那年,快节奏高强度,早上六点半就坐到教室了,晚上十点才疲惫的回寝,不也照样坚持下了。所以,潜力是有的,还要看外界的刺激和内在的动机。
丧丧的说,可能往后的日子里我或者我们会再也拾不起来高三时候的心态和当时纯粹的向往,人物是非,最是人间留不住。
无题(三)
今晚跟大家分享的歌曲是《千禧》,国际上把1982-2000年出生的人称为千禧一代,是同互联网和社交软件的发展兴起一同的长大的群体。
发自内心的觉得,80,90,还有00后的大部分群体活得挺漂亮的,独立人格独立思想,个性鲜明但不尖锐,生性自由但懂节制,不光务实还很有维权意识。
这些都是一些好的点,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对什么加以评论。
有认识几个00后的女孩子,相处之后留给我的感觉真得很惊艳。
一方面能明显的感觉到她们身上的那份简单和活力,但一旦做起事来,像一下子长大了好几岁,井井有条目标清晰,听得进去建议也不随便的推卸责任。
人跟人是不适合放在一起比较的,有太多的影响因素在里面,所以我会觉得,人各有志,尊重每个行业,做忠于自己的赶路人,星夜兼程,披荆斩棘。
无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