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609003/0002e0c4f7bb2878.jpg)
我在简书安家,差不多有1000天。
但是,我写的文章显示493篇(这篇之前)。可见,我曾经超过一半时间,断档,没有持续输出写作。
事实上,也就在这493篇文章中,至少300多篇,是源于参加简书日更活动后,触发而写。
细想,我们做一件事,要么是靠内在驱动力去做,要么是因外部触发去做。
我认为在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之前,内因和外因同时需要。在内因不够热切的时候,可以启用外因来补位。
这就是简书日更教会我的那些事儿。
01
首先,我是一名写作小白。
小白嘛,很多时候,写着写着,就写出了“迷茫”。
这种“迷茫”,仿佛一只船只,漂泊于汪洋大海。你只知道船只在漂游,但你并不知道自己要航向哪里。
那个船只想要去的方向,小白还在“汪洋”里寻找、尝试和摸索。
所以,写作小白的一个疏忽或者一个偷懒,很容易打翻写作的“船只”。从此,沉寂海底。
若是再要从“海底”爬上来,一切将从零开始,甚至从负数开始。
02
写作,这门技能,它需要被写作者每天强化,每天练习,每天打磨。
否则,不进则退。
停一段时间再写,要重新启动写作状态,又是一个过程。有时,启动过程,还不短呢。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只有写,你才会写。”
只有每天写作,把写作融入到生活里,就要像日常生活的洗脸、刷牙、吃饭和睡觉那样,形成自主习惯。
比如我自己。在没有把写作习惯烙印进生命与血液中,我经常持续写一段时间,就莫名感到写作的倦怠。一倦怠,就想偷懒。
一天偷懒,两天偷懒,三、五天偷懒,接下来很可能就不想再写。
因此,是日更每天提醒我:不要忘记写作。
03
我曾经阅读作家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时,看到有一段关于写女主芮小丹是如何坚持写作。
书中,芮小丹她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女警察。
警察工作任务相当繁重。而芮小丹她坚持每天完成必修课——用中德两种文字写一篇500字的日记。
“这是她给自己制定的硬性规定,一是锻炼文字表达能力,为以后转行律师职业做准备,二是巩固德语,为以后到德国攻读法律学位做准备。这个习惯即便是在她考取律师执业资格证的紧张学习期间也没有改变过……”——《遥远的救世主》
我每次想起这段,对芮小丹心生敬佩,久久不已。
写作,正是需要像芮小丹那样,秉持雷打不动的坚定信念和精神。
写作,不仅要写,还要不停手地写,才有可能学会写。
04
普通和平凡的日子里,充满着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
也许,生活的本身,就是由许许多多细微繁琐,像有着永远都完结不了的小事组成。
但无论如何,不要忘记写作。
我在简书的日子里,除了内心有着对写作的美好向往,同时,也确实经由日更,提醒我,督促我:保持写作频率和写作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