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读了《好老师征服后进生的14堂课》这本书。该书共分两个核心14堂课,通过正反例子告诉我们,面对后进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走进学生心里。让我们懂得如何了解后进生,并用不同的方式走进他们心里。有句老话叫“行动胜于空谈”,想要改变后进生,必须从内部攻心,外部瓦解。只要学生认同你,他就会配合。本书还教给我们各种有效、实用的方法教育后进生,使他们变好。教育学生,实实在在地教给他们知识,让他们自己树立信心,这需要努力、勤奋和改变。作者伊丽莎白•布鲁瑞克斯与后进生相处了25年,她深知:“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我们就没法教育他们。”
尽管自己在多年的从教中也积累了一些小窍门,但是,我认为仍然远远不够,由于我们班借读生居多,学生的起点不一样,后进生也就成为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在阅读《好老师征服后进生的14堂课》的过程中,经常情不自禁地对自己日常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和反思,看看自己是不是与书中反面案例类似。
阅读完毕,感觉不但拓展了视野,而且还丰富了日后自己可资尝试的教学方法,收获确实不少。老师只有多倾听学生的一些诉求,多接近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便于老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习惯以及个性等。
在本书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看到布鲁瑞克斯作为老师在教学及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在第三堂课上,布鲁瑞克斯强调老师要“做有主见有控制力的老师”,虽然课堂是师生们共同的大舞台,但老师既是主角之一,更要兼负导演的功能。至于布鲁瑞克斯老师强调的其它主张,表扬学生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以身作则等,其实就是围绕 “老师,你的爱无处不在” 这个中心主题进行的多角度的延伸,这与我们提倡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核心就是真爱” 竟然不谋而合。后半部分,布鲁瑞克斯老师就“如何转化后进生”这个课题展开论述。在第十一堂课《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作者通过两位实习老师的交谈,讲述两位老师为同一个班授课,其中一个调皮学生的不同表现,证明不同的老师因为教学效率、方式的不同,同一个学生的表现都有巨大的差别,从而突出了有效教学的重要性。这部分我最欣赏的是“把知识融入现实生活”这堂课。布鲁瑞克斯老师在这堂课上,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把即将授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建立某种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性以及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课堂更生动的小技巧”,有些小技巧很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去借鉴和尝试。
这本书通过短短的14堂课,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技巧,对于提高我们的执教能力大有裨益。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相信“丑小鸭”终有一天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