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
一到冬天地里不忙了,母亲总不怕费劲儿,大约一星期就让我们吃一次饺子。现在回忆起来才知道,一顿这样的饭,是母亲准备了许久的杰作。
吃饺子的前天下午母亲就开始忙活,掂着箩头拿着锄头,从萝卜窖里挖出带泥土冒着热气的萝卜,太阳下一地锅的热水,坐在小椅子上一个一个萝卜仔细清洗干净,放到竹筐或者竹篮里,大案板像茶几大小,切萝卜片或者丝儿真带劲儿,切到中间母亲吃口生萝卜,我们也会伸着小手要来吃,脆生生的,有点甜味儿。
大火上锅煮萝卜片,煮完萝卜的水母亲也会舀出来一碗让我们喝,说是消炎预防感冒,煮熟后的菜晾到不烫手,装在棉布袋子里在凳子上用力挤出多余水分,放在案板上剁碎,盛放到干净盆子里。
晚饭时还不耽误做饭,吃完洗刷干净又开始接着洗大葱、生姜、大肉,切块再切片切丝,又剁碎,肉黏着刀,刀剁着食材,手拿着刀,累了来回换左右手,或者两手两把刀左右开弓,加入油和剁好的萝卜,放各种调料拌匀。
这顿操作下来往往都夜里十来点了,母亲腰都要直不起来了,拖着沉重的脚步睡去。
早上天不亮开始和饺子面,又做早餐我们都吃了,母亲把一切忙利索后,就开始包饺子,又捏又擀皮儿,到中午就是两大锅盖。
晌午放学,一溜烟儿跑回家,不带刹车那种。香喷喷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盛好了,还有小磨香油小醋碗放在小饭桌上,感觉那是世上最好吃的美味。
记得过年时,我们包饺子,父亲劈柴煮肉,弟弟一会儿伸着小手拧一疙瘩面就跑,大人越说不让动,他就越玩的起劲儿。
我擀饺子皮儿不是薄了就是厚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要么就是不圆了,实在不行团了再擀一遍,二姐总能挑出毛病来,母亲则是个皮儿都能用,还讲很多过年的故事,皮儿供不上包了,母亲就再拿个擀面杖帮忙。
街里的小炮声此起彼伏,肉好了饺子也包好了,提着饺子兵分两路,爸爸带弟弟上坟,我们就把饺子送给爷爷吃,再敬奉天地和诸神。
如今,自己买了绞肉机,从洗菜洗肉,不到一小时饺子就吃到嘴里了,总觉得少点什么,也许就是吃不出妈妈牌味道吧。
人呀,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失去,一天天为了美好奔波,一天天又错过了很多美好。盼着长大,害怕变老,因为留给母亲的时光越来越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