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食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如同夜空中的繁星,又美又多;而北京烤鸭是其中最亮的星星之一。如果到北京没有吃烤鸭,就像没有去长城、故宫一样,心里总是会觉得遗憾。
烤,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烹饪方法。烤鸭,在古代被称为“炙鸭”或“烧鸭”,烤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全国各地都有。唐代寒山在《诗三百三首》中写道:“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
元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首都,烤鸭逐渐成为北京的一张美食名片。
元朝御医忽思慧撰写的《饮膳正要》中有“烧鸭子”的记载。
在明代,烤鸭已经成为北京风味名菜,还进入了皇帝御膳菜单。明代永乐年间,北京菜市口米市胡同内有一家烤鸭店,名叫“便宜坊”,这是北京资格最老、流传最久的一家老字号。便宜坊以出售焖炉烤鸭和全鸭菜闻名,当时店铺的幌子上,还标明了五个小字“金陵片皮鸭”,显示了自家的特色。便宜坊烤鸭的做法是:把炉膛烧热,不见明火,用高温把鸭子焖熟,成品外酥里嫩,口味鲜美。
清代皇帝爱吃烤鸭,上行下效,一些王公贵族、商人游客举行宴会必要有烤鸭。一时间,烤鸭价格不菲。清代佚名撰写的《燕京杂记》中提到:“京师美馔,莫妙于鸭,而炙者尤佳,其贵至有千余钱一头。”
价格高也阻止不了吃货们吃烤鸭的脚步,不少文人还留下了吟诵烤鸭的诗句。如清代杨静亭写了一首《都门杂咏·肉市》,“闲米肉市醉琼酥,新到莼鲈胜碧厨;买得鸭雏须现炙,酒家还让碎葫芦。”还有清代曾廉写的《定风波·小集十刹海酒楼》中有:“劝酒人来年二八,怜杀。揭帘如玉手纤纤,共道市坊烧鸭美。”等等。
当时的烤鸭还是一种上流社会礼尚往来的馈赠礼品。清代姚元之撰写的《竹叶亭杂记》中有“亲戚寿日必以烧鸭相馈遗”的记载。
清代晚期,河北省冀县杨家寨人杨寿山创办了全聚德烤鸭店。最初,他在前门外大街摆了个鸡鸭摊,做些小本生意。几年后,在肉市胡同开设挂炉铺。杨寿山字全仁,店铺的名字取名为“全聚德”,含有“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为先”的意思。
全聚德从原料选购到烹调烤制,都严格把关。鸭子是由几家预约的填鸭坊按时购入,不向市上摊贩手中采购。购来之后,还要把鸭子放在自家设立的填鸭房重新填喂,不到一定重量决不宰杀。
传说当时杨全仁请来了宫廷御厨牛小辫,借鉴宫廷烧烤和粤菜中烧腊的做法,把鸭子直接吊在火上烤。挂炉烧烤时,用的是枣木等质地坚硬的果木,使烤鸭略带果味香气。除烤鸭外,全聚德的炸鸭肺肝、鸭掌,鸭骨汤也别有滋味,受人欢迎。
如今,在北京做烤鸭的餐厅、餐饮品牌不胜枚举,其中既有便宜坊、全聚德等老字号餐饮品牌,也有四季民福等新派京菜品牌。北京烤鸭,这道古老的名菜,在代代传承中,不断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