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找到很想学习的榜样,然后想着怎么去超越他。”1
如果只是想着向榜样靠拢的话,就会去模仿他,看着他怎么做,自己就学着怎么做,而不太愿意思考。我之前就是这样,看到谁做得好,就会照着做,甚至文案都会引用。就像猫叔说的战略上在偷懒。更可怕的是这种偷懒甚至是无意识的,自己都没有发现。
而如果想着超越的话,才能站到一个更高的维度去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样去做才能做得更好,设定一个更高的标准,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有一点类似“十倍好”的思维方式,只有想着如何做到十倍好,才会去想着创新,才会真正的全力以赴的去思考。而如果想着只是好一点或者接近的话,是不需要太多自己的思考的,进步会慢很多。所以要想着“去超越,而不仅仅只是去模仿。”
002 “不管什么活,先接下来再说。”
这一点是我今天感受最大的一点,因为我自己其实不是一个特别能挺身而出的人。如果有任务下来,我会本能的先去观望,因为害怕自己做得不好,看有没有别人去接,如果没有再去接任务。
要敢说,要敢做。所以“不管什么活,先接下来再说。”如果不会,可以去找人,可以去看书,可以去找各种渠道学习。
003 “能不能更好?怎么才可以更好?”
之前有在行动营做过搞事官和点评官,虽然都能完成任务,但是似乎真的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想要得到超出预期的结果,这个问题又是必须问的。
所以每次在做策划、做执行的时候,都要思考“能不能更好?怎么才能更好?”
004 “这个东西发给他,会不会有想要转发朋友圈的冲动?”
以这样的标准去思考自己给出的东西,更有可能让人真正觉得特别的有面子。比如赞美别人,做通知书,做邀请函,做勋章的时候,可以多思考一下“加入什么样的元素,可以让他更愿意分享到朋友圈呢?”
005 “为什么做?”
在做事情的时候,都要问一下why,为什么要做?价值是什么?找到价值和目标比怎么做更重要,不仅要自己想价值是什么,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共同明确目的和目标,在这个元起点上达成共识,才能避免过多无端的消耗,比如意见不统一以及意见不统一导致的情绪消耗,力往一处使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所以在思考how之前,先明确why。
006 状态要稳定,努力常态化
这一点也是自己需要改进的,有的时候状态很好,有的时候就会被动的去做事情。如果状态不稳定,很难获得别人的信任。
007 列优点清单
云笔记做了一个文件夹,每个文档是一个名字,里面写ta的优点清单。不仅要列别人的清单,还要列自己的优点清单,做完一件事情复盘的时候加一项:别人和自己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体现了什么样的特质。把特质提炼出来,能够更好的认识别人,也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而且还能创造惊喜,帮别人发现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点。
昨天在听完分享之后,我就找了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朋友,跟他说:你知道吗?我发现你身上有一个xx特质,因为你之前xx的时候,是xx考虑的,这一点别人都没有考虑到。然后他特别惊喜也特别高兴的说:真的吗?我自己都没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