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为什么需要学习管理课?

作者: 林畅是个小太阳 | 来源:发表于2022-07-04 06:11 被阅读0次

    多年的管理咨询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层管理者的痛。

    很多中层都是从业务骨干提拔上来的,但是,走上管理岗位之后,以前做业务的那种成就感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开不完的会,加不完的班和完不成的业绩。

    中层仿佛是夹心层,上级只给个大方向,自己就得带队造出一艘火箭。不仅中层痛,老板们也痛,他们总觉得是中层堵住了公司的战略循环,这种不信任,又会加剧中层的职业危机;下属们也痛,缺少工具和方法的中层,会限制下属的成长,反过来,下属的不信任,又会让中层指挥不动团队。

    面对这些难题,也许我能给你一些帮助。

    我们可以从管理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以上问题。

    • 比方说,懂萃取团队经验,你就可以管理比你更优秀的下属;
    • 会找业绩突破口,你就能有效协调公司资源,管理好你的老板;
    • 懂搭建人才梯队,你就可以靠团队发力,而不只是靠你自己。

    在专业和技术细节上,有些管理者的能力可能不是最优秀的,甚至可能不如下属。但他们的管理方法,能最大化发挥团队能力,得到最大的业绩收益,这就是优秀管理者的价值。

    你可能看过管理学的书,听过管理案例,那为什么还要再跟我学一遍管理呢?

    因为管理这门学问,光听大道理是学不会的,你真正需要的是管理的抓手。在这门课里,我会给你两个抓手,一个是管理工具,另一个是管理节奏。
    先说管理工具。

    管理没有那么神秘,就像有些魔术,把道具给你,你也能露两手。

    比如说,你刚来,想快速找到业绩突破口,但无处下手。我给你一个管理工具——业绩盘点矩阵,你就能马上对你手里的生意有一个全局的认识。

    再比如,我给你一个人才盘点九宫格,就可以立刻帮你搞清楚下属里,谁该提拔?谁该培养?谁该劝退?

    我会给你交付30个这样的管理工具。你不需要懂多高深的管理学、心理学理论,有了这些工具,你就能直接去解决实际问题。

    不过,很多时候你有了管理工具,还是管不好团队。这时候你需要的抓手,可能是管理节奏。

    我给你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30人电商团队的负责人,你有一个下属小A,他的业务能力特别强,你又刚好有个职位空缺,你要不要提拔他?

    要我说,提拔也对,不提拔也对,关键看你处在什么阶段。

    如果你刚空降过来,小A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业绩,我建议你先缓一缓。一方面给小A更多时间证明自己,另一方面你要去物色外部大牛,帮你度过难关。

    如果你已经带团队取得了业绩,获得了公司上下的充分信任。那么比起要不要晋升某个员工,更重要的是你的团队有没有建立考察、考核的标准和流程。

    如果没有的话,你晋升了一个下属,反而炸走了其他员工。

    你也要考虑如果提拔了小A,有没有人能接替小A现有位置,避免团队青黄不接。

    这就是我说的管理节奏,你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在正确的阶段,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在这门课里,我会覆盖从业务骨干到管理高手转变过程中的所有阶段。

    在第一阶段,我叫它抢滩期。你刚成为中层管理者,团队不稳、没做出什么业绩,这时候我会教你怎么“活下来”, 稳住上级、稳住团队、稳住业务。

    到第二阶段,发力期。你已经在中层位子上干了一段时间,也有了一些业绩,那你该发力了,你需要尽快带团队打好一场大仗,成为“活得好”的管理者。

    第三个阶段,规范期。这是你能不能成为管理高手的关键时期,我会教你怎么用制度和流程去做管理,让业绩不再只靠你一个人,而是能够通过团队可复制、可持续地出业绩,让你“活得轻松”。

    最后,第四阶段,进化期。我会从雇主的视角出发,告诉你一个合格的高层都需要哪些能力,你该怎么做才能突破职场天花板。

    总之,这门课不是要给你讲大道理,而是给你拿来就能用、用了能落地的管理工具。

    这门课也不仅仅是僵化地给你工具,而是带你走完从业务骨干到中层,甚至高层管理者的每个阶段,帮你找到管理的节奏。

    如果你现在是一名业务骨干,我建议你加入课程,尽早积累你的管理能力,为未来发力做好准备。
    如果你已经是一名中层管理者,那更要加入课程,我会和你一起去找解决办法,克服挑战。


    那么从业务骨干到管理高手到底有哪些转变呢?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晋升中层管理者后角色转变的无力感。

    • 明明自己5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向下属做解释、做引导,带着下属做完后,一看用了近2个小时。
    • 晋升之前,个人业绩是全团队最好的,晋升之后的第一个月,团队业绩就没有达成。

    很多中层不能说不努力、不勤奋,但却很无力。那种感觉就像你开车上了高速,你非常卖力地踩油门,结果一看,时速还是10公里。为什么会这样呢?

    1、中层管理要转换工作界面

    通常你被提拔,是因为你业绩好。但成为中层之后,你过去的经验可能没用了,甚至成了你的掣肘。问题就出在“中层”这两个字上。什么叫“中层管理者”?你不是普通员工、基层管理者,也不是决策层、高层管理者。

    要么,你是“管理者的管理者”。向下看,你的团队有两个层级,你不但要管理直接向你汇报的基层管理者,还要管理整个团队。

    要么,你是“公司战略落地者”。向上看,你要向决策层,像是CEO、CTO、总经理汇报,哪怕只管几个下属,你也要帮助公司把战略落地。

    成为中层之后,你的角色变了,没办法再按过去的方法推进工作了。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

    从人的方面看,业绩达成不能只靠你自己了,而要靠团队。

    我以前做客户经理,一个人就能去客户那里拿下订单。升职之后,我每次要带着七八位比我经验浅得多的下属一起去。客户还是那个客户,但我却要靠下属能力的提升带来业绩的提升。以前搞定一个大客户就行了,现在还有三四个这样的客户团队我要去管。你加班到累死也做不完整个团队的工作。

    有一个比喻,你做业务骨干,就好比是一支球队的队长。你靠补位,可以帮你的下属把业务完成;但是你做管理者,就好比是球队的教练,你自己下不了场,你必须靠培训发展下属,通过他人拿结果。

    同时,团队变大了,有层级了。以前我做客户经理的时候,下面就两个助理,怎么分配资源我说的算。以前我还可以靠私人关系管理他们,但现在不行了。现在下面有三四个小组几十号人,任何一次凭感觉的分配,都会带来团队争吵不休。

    这也有一个比喻,你不再是“居委会大妈”了,你变成了“法官”。法官的工作不是劝架,而是找到证据,根据法条进行判断。所以你需要看到每个管理事件背后的流程建设,而不是停留在事情层面。

    从事的方面看,要完成不是具体的任务了,而是高自由度的任务。

    猎豹创始人傅盛举过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创业者问他,怎么把体重秤生意做成一个生态?这就是高自由度的问题,有无数种可能性可以达成这个目标。

    当时,傅盛是用问问题的方式来回答他的:你的体重秤一年出货多少?你能不能拿下一半的市场?现在你在京东一天卖六千台,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十万台?没有做到前,全力以赴,用价格、用设计、用所有东西,12个月内看能不能做到?如果能够做到,6个月能不能做?6个月能做到,需要哪些资源,能不能像一道数学题那样列在那里?

    你看,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对战略落地的任务拆解。

    傅盛说,创业最大的难度就是太自由了,自由到你很容易失去方向。跟创业公司CEO比起来,中层管理者的自由度当然要小一些。不过,老板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告诉你要做什么,需要你自己去定义问题、拆解任务、驱动结果。这也有一个比喻,你从被动轮,变成了主动轮。你要驱动团队往前。

    很多中层会感到无力,就是因为工作界面没有转换过来,你已经上高速了,低头一看,挂的还是一档,那就算你把油门踩死,速度也不可能提上来。

    2、从三个层面转换工作界面

    如果你还不知道该怎么样换挡,转换工作界面,那么你需要的可能是一些工具。

    image.png image.png

    第一份日程是我刚晋升的时候第一天的工作日程,老板对这份日程做了很多调整。比如说,他删掉了我大部分的客户拜访时间,反而让我要花功夫设计我的部门简介。

    他的理由是,我负责的业务盘子在公司内部比较陌生。我作为团队负责人,要尽快让各个兄弟部门清楚我的生意发展计划,从而更好地支持我。所以,我要尽快准备一次在公司管理层面前的述职和部门简介,从上到下搞定跨部门资源协调的问题,而不是和各个部门的其他中层挨个去开会。

    而外部客户,如果我天天去见他们,只会把我的下属架空。我应该做的是,保持一定的联系频率,在关键的谈判中出现即可。

    老板删掉了很多我认为该做的工作,反而让我去做一些我之前没有想过的任务。这么一系列的调整坚持下来,三个月后的一天,我发现我可以按时下班了。半年后,我就带领团队完成了当年的年度销售目标。

    你也可以在文稿区看看我的第二份工作日程表。
    为什么日程表的改变能带来这么大的变化,就是因为利用这个工具,我改变了这三点:

    • 第一,把精力从自己身上放到了培养下属身上;
    • 第二,从靠关系管理放到了靠制度和流程管理上;
    • 第三,从被动地等任务下来,变成了主动拆解公司战略、驱动结果实现上。

    3、把握管理的节奏

    刚才我们说的都是要“做正确的事”,接下来我们说,另一个关于中层管理特别重要的问题,叫作“正确地做事”,或者我会说——管理节奏。

    什么意思呢?咱们来看这么一个场景。

    小E被空降到新的运营团队,不到一个月他就争取到一个新生意模式孵化的机会,涉及到公司的战略转型。你认为他该不该争取一个公司级的大项目呢?

    你可能会想,当然应该啊。带团队拿下这个大项目,打一场大仗,不仅能够锻炼队伍,为他树立威信,还可以沉淀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突发事件响应流程,这是多好的机会啊。

    但如果你问我,我会告诉小E不要接。

    为什么?因为时机不好。小E刚来新部门,业绩还没拿出手,就去探索业务转型,风险太大。相比于改进商业模式,也许把一个新品卖好可能更适合他。因为不用再去招兵买马、不触及原有的利益分配,见效快、压力小。

    所以说,你不只要知道怎么管理,还要把握好管理的节奏。有个比喻特别贴切,是一位华为出身的朋友告诉我的,他说,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其实就两块,一块是“打粮草”,另一块是“增肥力”。

    完成眼前的业务,就好比是打粮草,它解决的是你当下的生存问题,你每个月的目标都完不成,就谈不上未来了。你可以看到,我的管理者日程表里,要和财务开会,讨论怎么填补当下的业绩缺口,制定针对竞争对手的反击策略等等,这就是在打粮草。

    不过,你不能一直打粮草,你还要给你的土壤施肥,也就是提升你的团队组织能力、做好那些长期帮助你出绩效的项目和计划。为明年,甚至更长远的业绩打基础,保证能够持续地出成绩。

    请注意,打粮草和增肥力不是完全割裂的。很多时候,你在打粮草时,也在增加肥力。

    比如说你做一次双十一活动,这当然是“打粮草”。但你借大战沉淀下来的跨部门沟通协调、突发事件响应流程就是为下一次大战做的“增肥力”准备。
    但打粮草和增肥力也要注意平衡。如果你只是榨干团队现有能力,“杀鸡取卵”是不可能带领团队走更远的。所以就算工作再忙,我都会坚持把给新员工上销售技巧课、和业绩优秀的员工萃取工作经验等等放到了我的管理日历里。

    在这里,我也给你一个小工具,叫“管理者年度日历表”。在这张表里,我列出了管理者的29个任务。

    image.png

    <<<得到·汤君健·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学习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层为什么需要学习管理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ml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