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的竹笋和硬头棒

作者: 85f3e76b79d3 | 来源:发表于2017-02-20 00:27 被阅读83次

又逢连绵清明雨,山上到处盛开着白色的山花,今年比较特别,桐子花提前盛开了。有一句洪江土话流传下来:“穷人莫听富人哄,桐子花开再下种”,说的是解放前洪江的地主老财生怕耽误了播种季节,催促围坐火桶、喜欢打跑胡子的农民尽快下田耕种。而现在的洪江,昔日的梯田已经全部荒废了,村里只剩下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记得网友说前些年有一家人死了老人,村里面已经找不出八个抬棺材上山的青年人了。由于家乡就业岗位少,工资低,青年人都外出谋生了。

今年的春节和清明节,我都回到了洪江。洪江的清明节比春节热闹很多,也许是樱花节的缘故吧,满街都是自驾游的小车,嵩云山人挤人,形成一条蜿蜒而上的长龙。洪江清明节热闹的气息如此浓烈,是因为现在大家常年在外打工都富足了,有些积蓄,于是,梦里仿佛有双手在热情召唤那些早已经离开故土在外面讨生活的人快点回来,给长眠在故土的祖辈磕一个头、添一柱清香。

清明节,洪江每一座山上,鞭炮声此起彼伏,硝烟在山涧卷起一阵阵浓雾,大家清理荒草,供奉祭品。放眼望去,每一个坟头挂的白在雨中飘摇,白色的代表男儿,红色的代表女儿,洒一杯清酒,振振有词地向祖辈许下心愿,祈求平安。同时,大家也不会忘记给身边的野坟上一柱清香,以示祭奠。

洪江樱花节与清明节重叠了,这天,我再也忍不住了,约好兄弟直奔嵩云山,从药王寺拾级而上,但见松竹青翠,脱去了冬的萧瑟,竹子已经换上翠绿的春装,楠竹笋长得比我还高,真可谓“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大兴禅寺旁的佛肚竹憨态可掬、妙趣横生;

紫竹林的紫竹遒劲清瘦、别有韵致,正在徐徐摇摆;

粗大的楠竹扶摇直上,伟岸的身躯茂密的竹叶就像为你撑起的一把大伞;

青翠的毛竹漫山遍野枝叶婆娑起舞,风吹之时竹涛依偎,轻柔慢语,俨然是一双巧手在一把古筝上弹奏最迷人的天籁……

也许,对许多外地游客来说,这些美丽的竹子只是仅仅用来拍照、观赏,其实,在我的家乡湘西洪江——拥有仅次于井冈山的几十万亩竹林、全世界最大的楠竹原生地,竹子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贯穿了洪江人的一生:从小孩子一出生就被放到竹制的摇篮里、大妈上街提着的菜篮子、姐姐刷锅的竹刷子、哥哥啪嗒啪嗒的竹拖板鞋、爸爸的竹吹火筒、家里的竹梳子、竹筷子、竹斗笠、竹箩筐、竹鱼竿、竹扁担、竹凉席、竹笛子、竹水枪、竹刀竹马竹火箭、干活时背的竹背篓,死后也埋葬在幽深竹林里。

竹子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像竹凳、竹椅、竹篮一样数不尽数。洪江开门见山即见竹,“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修竹陪伴的洪江人具有竹子一样的韧劲和虚心,而竹笋更是洪江脍炙人口的至上美味!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洪江的春节有冬笋,而清明前后,雨后的春笋也纷纷破土而出,主要是麻笋和未破土而出的白笋。洪江的塘坨市场上百个地摊随处可见已经剥干净或者还带着土的各类鲜嫩竹笋。那些面目朴实、穿着粗布衣、脚踏胶鞋的农民和小贩,悠闲地坐在随身携带的小板凳上,指着脚边堆着几大捆竹笋向你介绍:“好光生(好漂亮),你来捞哈几(看一看),我几刚去山上摘笋来,鞋都还没有脱哦。”如果你不信,他还会马上用小刀利落劈去一小段笋头,指着露出的白肉自豪地说:“你捞哈几,把你几捞哈几,真正果(的)白笋,如假包换!”,拥挤的塘坨市场,小山似的笋堆,那些彼起此伏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绝对是清明前后洪江最常见的、最独一无二的街市场景。

我细心观察了一下,塘坨市场里一百个农民和小贩,只有一个年轻的妹子,其他全部是50岁以上的老人。洪江如此,怀化如此,在人口大量向沿海大城市迁移的内地何处又不是如此呢?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家乡美食往往是一条长长的红线,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那独有的味道总有一天会牵引着你,再次心怀期待地回来,尝尝熟悉的味道,然后再充满能量地出发。所以,那些洪江人,无论走得多遥远,无论吃过如何昂贵的美味佳肴,抵达故乡洪江时,除了血粑鸭和腊肉,总不忘点一碟竹笋,来一碟焦干香辣的硬头棒鱼,伴随着浅浅的眼泪和深深的满足,细细咀嚼这异乡梦里的美味。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而对于像我这样戴眼镜的假知识分子,虽然不至于对竹笋诗兴大发,但一到清明,就与那些赶不回来挂亲的洪江人一样忍不住在QQ群里吵吵嚷嚷了:“今年白笋有没贵呢?硬头棒好多钱一斤呢?”“谁回家?帮我带两斤白笋!”“跪求捎带硬头棒!重金回赠!”……如果某年没有吃到新出土的竹笋,我也忍不住絮叨:“哎呀,今年还没吃笋呀,硬头棒呢?叫人怎么过清明呢?不行,不行,我要叫人带点白笋子下来!”

洪江的硬头棒根据鱼的大小,卖到了60元至120元一斤,最大的硬头棒也不会超过一两,晒干炕干以后可以保存很久。这鱼是当地十三条小溪、大河、小河的特产小鱼,属于天天喝矿泉水长大的溪鱼,厚厚的鱼肉,没一口不让人回味无穷的,让人很满足,就三个字来形容:香!甜!爽!

这一次,我也尽显洪江人的大方,多带点白笋和硬头棒来广州,送给周边的亲朋好友同甘同味。可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广东人对这种特殊的美味都无从下手:有的不知道要如何炒,结果将笋煮得苦涩无比,美味的硬头棒被煮成了烂泥;有的不懂用五花肉中和笋的清瘦,不懂用油发辣子伴炒硬头棒;有的则将其放置了几天后才记得去吃,结果笋都老了酸了……

清明三天假,我在洪江吃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好好选了一堆鲜嫩的白竹笋,买了硬头棒,和家人亲密围坐,剥笋壳、将笋子撕成细丝、爆锅、肉焖……做一碟最原味的笋,拌着硬头棒,一杯小酒,喝着清淡的云雾山茶叶,唠叨家常,抹去心头所有的愁绪----在洪江月牙儿清亮的晚上。

相关文章

  • 洪江的竹笋和硬头棒

    又逢连绵清明雨,山上到处盛开着白色的山花,今年比较特别,桐子花提前盛开了。有一句洪江土话流传下来:“穷人莫听富人哄...

  • 洪江山城的年味“草龙”

    新春佳节,为营造浓郁的过年氛围,祈盼年年岁岁好兆头,洪江古商城景区组织“洪江草龙”等舞龙走巷串户给市民拜年。 洪江...

  • 洪江市和洪江区

    一个洪江市,一个洪江“区”, 老洪江的名字给了老黔阳, 老黔城镇成了新洪江市区, 洪江老城则成了四不像的“管理区”。

  • 怀化工业发展的思考

    目前,洪江与怀化各地的工厂经营都非常困难,现在洪江真正给力的是工业,没有了工业,洪江管理区可以撤销了。 如果洪江工...

  • 竹林和竹笋

    大部分的田地里还空旷着,泥土刚刚翻,就迎来好些日子的风雨,农民们还来不及种东西。虽然田地里没有蔬菜,但山下的竹林里...

  • 共工部落后裔今何处?

    开始学习研究洪江历史和故事这个大工程之前,我并不被网友看好。要理解洪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需要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包括...

  • [ 洪江岩砣山庄、密岩尖游 ]王瑞龙

    洪江市密岩尖在洪江区滩头村西山脉,峰顶的三清宫是一个道教观,座落在洪江西北,海拔730、6米,为洪江区最高峰...

  • 住在洪江古商城细毛朵叔叔的小屋里

    住在洪江古商城细毛朵叔叔的小屋里 2010-02-09 21:47:45 住在洪江古商城的细毛朵叔叔家里 在“洪江...

  • 龙泽酱园——竹笋酱:小笋爱上酱,美味又健康!

    竹笋,即竹初生时,短状鲜嫩的芽或鞭。竹笋品类繁多,口感不一,被端上餐桌做成美味佳肴的通常以毛竹笋和雷竹笋居多。 竹...

  • 夜逛梅里古镇

    今天晚上用电磁炉烧的火锅,锅里放了从娘家拿回来的莴苣和生菜,放入蟹脚棒,再放了些小竹笋。 我们边看电视边吃,晚饭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洪江的竹笋和硬头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rs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