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何以有大师?

作者: 今唱清凉歌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08:15 被阅读172次

五四运动后,傅斯年离开北大前往伦敦大学求学,寄语《新潮》社同仁:我希望同社诸君的是: (1) 切实的求学; (2) 毕业后再到国外读书去; (3) 非到三十岁不在社会服务。中国越混沌,我们越要有力学的耐心。我只承认大的方面有人类,小的方面有 “ 我 ” ,是真实的。 “ 我 ” 和人类中间的一切阶级,若家族、地方、国家等等,都是偶像。我们要为人类的缘故,培成一个 “ 真我 ” 。

这些话今日看来,仍然极具张力。

我常想,为什么是在五四前后,而非中国自先秦以来的其他任何时期,中国思想、学术、应用科技方面突然大师云集、群星璀璨,他们或开宗立派、或开疆拓土,或删繁就简、或标新立异,不仅叱咤风云于当时,而且彪炳垂名于后世。

观鸦片战争以降,肇西风东渐之始,仅少数开天眼、窥门缝者,乃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国策。真正国门洞开,实为庚子之变,中国之思想、学术研究引入了完全不同的方法,一改乾嘉汉学之研究方法,遂使各领域开辟鸿蒙,如入无人之境,自可开立门户、划分疆域。

如此,则须弄清楚庚子年前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使千年之老大帝国门户撞开。愚以为,公派留洋制度当为首功。

辛丑条约之巨额赔偿,让美国人也觉得瞠目,遂以部分设立清华并留洋基金,清政府及其后的北洋军政府、民国政府均予承认并保护其独立性,方才使优秀人才得以遴选出来,二者相合才使风云际会、大师辈出!

傅孟真所谓小“我”者,乃个人之天赋或秉性也;所谓大“人类”者,乃一切学术、思想、科技研究之本体或目的也;所谓“真我”者,乃二者之桥梁枢纽,即个人之成就也!

这个过程的鎔铸必将与现行的世俗的权力、顽固的宗教的权力、已有的科技之权力相冲突激砺,非大仁大智大勇大定力者不能为,斯可以谓之大师也!

民国何以有大师?

相关文章

  • 民国何以有大师?

    五四运动后,傅斯年离开北大前往伦敦大学求学,寄语《新潮》社同仁:我希望同社诸君的是: (1) 切实的求学; (2)...

  • 何以称大师

    何以称大师 天朗朗 心里总有一个疑问,什么样的人堪称大师,为什么民国时期的大师灿若群星,我们还能迎来群星闪...

  •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内容简介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是国内首部立体全景式再现民国大师们的史诗级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之一...

  • 鸳鸯蝴蝶派大咖张恨水,民国章回小说大师

    民国是一个短命的特殊时期,但却是一个文学大师辈出的时代。民国鸳鸯蝴蝶派小说大咖,民国章回体小说大师,民国言情小说大...

  • 也谈民国大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民国大师成了神一样的存在,当然也因此诞生了一群民国大师粉。经过这些大师粉的大力渲染,大师们飘逸...

  • 民国那些大师

    导言:那是个令人绝望的年代,充斥着动荡、杀戮与苦难,也从不缺少流亡与革命。那同样是个充盈希望的年代,新旧碰撞,中西...

  • 民国大师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作者说: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象林语堂、梁实秋、胡适、徐志摩、傅斯年、张爱玲、郁达夫……每一...

  • 沉迷文史的民国大师于国何用?

    很多人推崇民国大师,特别是欣赏其“民国范”。殊不知,其中的很多大师主要是精于文史,而不及实业。 当民国时大部分国民...

  • (138)倓虚大师和印光大师生平简略对照

    印光大师德相 倓虚大师德相 倓虚大师和印光大师两位民国时期的佛门大师,生平有何不同和联系,今作一简略对照。 印光大...

  • 落笔生花

    读睡上看到这首诗,想起民国大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何以有大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vs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