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跑步软件上的训练计划,今天还有个十公里跑,虽然计划上说是让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去跑,配速可以稍慢一点,但那也得跑至少一个小时。若放在以前,我一定是犹豫半天到底跑不跑,最后再被惰性战胜。但现在很少会去纠结跑还是不跑的问题了,出门时也觉得十公里听起来有点长,但我告诉自己先跑五公里再说。跑步渐渐成了习惯,每次如果打算跑五公里,心里那个爱偷懒的小人儿就已经拉不住我了。
大学时有一段时间,我坚持每天下午去跑五公里,那时候觉得每次能跑个五公里就已经很厉害了。有次跑完五公里后我觉得状态还不错,想着要不跑个十公里试试。此前从来没试过跑那么远,跑完之后就在想刚才为什么会脑子抽筋想跑个十公里(“十”念重音),傻子才会闲着没事跑这么远啊。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配速,不知道什么是PB,没想过以后会接触并了解马拉松,然后跑完半马甚至全马,没想过会在成为自己当时眼中的傻子的路上越走越远。
后来有一段时间没怎么运动,一直到第一次尝试跑一个半马之前,我也只是隔三差五地跑一次五公里之内的短距离,强度小的可怜。就那么突然地开始挑战长距离,于是那次跑到后面岔气、腿疼、膝盖疼,全来了,像是拖着自己的身体在跑似的,痛苦不堪。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跑步依然如此。马拉松是一项人人都可以参与的运动,但它同时也是一项任何人都需要给予足够尊重的运动,那一次贸然地挑战,确实是一种傻子行为。没有一定的跑步基础和跑量作为前提,没有一定的核心力量作为支撑,没给自己带来伤病已是万幸,更不要谈去追求什么PB了。
另外,拉伸一下肌肉本应是运动前的必要准备工作,但是以前我很少注意这个问题,每次不管是跑步还是踢球都是直接就开始。强度小一点的还好,最多也就是出现一些岔气的情况,强度大一点的,也出现过几次肌肉拉伤的情况。即便如此,我始终都没有学会去重视运动前的拉伸。
但现在当跑步渐渐成为习惯后,我学会了跑前拉伸,哪怕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起到的实际效果有多少我无法确定,至少能让我跑步时在心理上更踏实,跑步时岔气情况也越来越少;开始锻炼腰腹力量和腿部肌肉力量后,跑步时膝盖疼的情况越来越少,长距离跑后腿疼也能很快恢复。
看跑步软件上有个话题,问“你的终极跑步目标是什么”。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同,但每个人的答案里都提到了“健康”。的确,运动本就是一件让人享受的事情,而能够健康地享受运动才更加完美。
或许有人觉得不跑步就不会出现岔气腿疼的情况,不运动他的身体依然很健康,这也没什么可反驳和争论的。运动带来的快乐,也许只有热爱运动的人才能体会。
话说,五公里跑完,我感觉自己的状态还不错,既然今天是十公里跑训练计划,那就再跑五公里吧。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