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优势:治未病三

作者: 觉禅江汉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06:53 被阅读16次

 亚健康是“未病”的表现形式

  亚健康(sub-health)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是指一些身心上的不适应感;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一时难以明确临床病理意义的“症”,如疲劳、失眠、忧郁、头痛等;因衰老,重病、慢性病的恢复期,而表现为虚弱及不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而通过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查方法不能检出阳性结果,难以做出疾病的诊断。

  目前普遍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于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不良个性的人往往有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方式。由于心理不健康,往往对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如敏感、内向、多疑的人出现亚健康的频率较高;常出现易怒、易激动、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的人,亚健康状况也比较常见。

  生理亚健康是指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紊乱、衰退,或综合体能下降,精神不振,体力“透支”,表现为: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等),

  循环系统(心悸、胸闷、胸部隐痛、临界高血压、高血脂等),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胃部隐痛、腹部膨胀、消化不良、便秘等)

  呼吸系统(憋气、气短、喉部干涩或有堵塞感),

  感官系统(耳鸣、听力减退、眼干涩、酸胀),

  内分泌、代谢系统(体重超标、肥胖或偏瘦、无汗或自汗、临界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糖或低血糖),

  免疫系统(抵抗力下降、易感冒或易患其他疾病),

  运动系统(动作迟缓、肌肉酸痛、关节运动欠灵活)。

  社会压力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当这种压力超出了人的承受能力时,压力就会成为破坏力,破坏健康,破坏人类的发展,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睦等。

  此外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导致亚健康的因素之一。如生活不规律、熬夜、吸烟、饮酒、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原则

  1 道法自然,平衡阴阳

  中医“治未病”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维护阴阳平衡,守之则健,失此即病。中医学非常重视天人相应,适应四时,顺乎自然的养生保健原则。讲究人的生活起居在四时季节中必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生理活动才能保持正常。要“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黄帝内经》还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论点,提倡在春夏阳气旺的季节,摄养阳气;在秋冬阴气盛的季节,保育阴气来适应养生防病之道。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精辟的论述今天仍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养生保健与疾病治疗。比如临床上对脾肾阳虚、夏缓冬剧的慢性咳喘患者,在春夏季节,适当采用温补脾肾之法治疗,往往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这种“冬病夏治”的方法便是对“春夏养阳”原则的具体运用。再有,按照中医的说法,冬天属于“闭藏”的季节,肾主封藏,也就是说冬天是养肾的时节。冬天通过进补,可以使肾“精”更为充盈,从而使得明年身体更好,更少得病。

  2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身心疾病是当代社会的多发病。中医学的养生观脱胎于道儒等诸子百家养性的思想。因此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保健在养生“治未病”中的作用。

  平素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有利于气血流通,阴阳和调,身体健康。因此,中医养生“治未病”强调养心守神,不论导引、太极拳,其关键在于收心、守神而能入静,进入一种“宠辱皆忘”的恬淡境界。

  中医“治未病”的根本应从“守神”做起。只要做到心情愉快、乐观豁达,气血自然和调,大有益于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某些疾病,如高血压、溃疡病及月经不调可能与情绪不良有直接的关系。而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活动与五脏有密切联系,因此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活动的失常,可以影响五脏功能,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生病变。

  3 饮食调理,以资气血

  这是“治未病”的上策。人体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饮食五味,而饮食不节又易损伤脏腑。所以,一方面饮食以适量为宜,不可饥饱不均;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地调节饮食品种,使人体能获取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不可饮食偏嗜。

  因为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一定的亲和性,各有其气味所偏,长期的饮食偏嗜,就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调或营养成分的失衡,因此容易发生疾病。即使因身体需要而多食某些饮食,也要适可而止,不可过量或过久地偏食,否则会影响健康。

  食物、药物均有四性五味,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如偏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苦味辛味的食品以助阳气的生发,偏阴虚体质的人则可以多吃酸甘之品以养阴。

  高明的医生能用食物治愈疾病,解人忧愁,所以调摄饮食是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上策,是最高水平的“治未病”之术。每个人的饮食应按其不同体质而有所取舍,不要片面追求一饱口福。

  4 强身健体,动静相宜

  平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使血脉流通,气机调畅,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动,包括适当的运动、脑力和体力劳动、社交活动等等。

  在《黄帝内经》中有“和于术数”以及“不妄作劳”两个原则。

  首先,应该适当地选择和运用锻炼身体的方法,诸如《黄帝内经》所列举的导引、吐纳等形式。

  导引的出现,为古人健身防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相传“尧”的时代,人们就知道跳舞能够增强体质。《吕氏春秋》曾提到远古居民由于居住环境缘故而易感寒湿之邪者,应“作为舞以宣导之”。后来,有些舞蹈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良好健身作用的导引疗法。所谓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方面,

  5 增强正气,规避邪气

  因为疾病的发生涉及到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的因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邪气侵犯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所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一是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二是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病邪的侵袭。

  首先是增强正气。中医认为,生命的体现是“气”即元气,是构成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的原动力,具有抵御、驱除邪气,防止疾病发生,促进恢复健康的功能。

  所以,要想防止疾病发生,必须增强正气。培养正气,一方面要重视精神调养;另一方面还可以用药物及人工免疫等方法,增强体质,提高抗邪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要规避邪气。《黄帝内经》提出:“邪气发病。”因此,要想防止疾病发生就必须“避其毒气”。措施就是顺四时避六淫。六淫、疠气各有主时,春风、夏热(暑)、长夏湿、秋燥、冬寒。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洁,防止病从口入;药物预防,驱除邪气,提高免疫机能;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维持环境卫生,防止污染等。通过采取以上内养和外防两方面的措施,我们就可以做到预防疾病的发生。

  6 早期诊治,防病传变

  疾病发生后,各有自己的传变规律,应该根据其规律采取阻截措施。

  《黄帝内经》指出,外邪侵犯机体具有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趋势,因而主张治浅治轻。另外,内伤杂病也有自己的传变规律,或以气血津液为序,或以阴阳互根互制为次,或以五行生克为第等,最终都是体现局部与整体的彼此影响。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在临床诊治疾病时,只是对已发生病变的部位进行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规律,能够准确预测病邪传变趋向,对可能被影响的部位采取预防措施,以阻止疾病传至该处,终止其发展、传变。

相关文章

  • 中医的优势:治未病三

    亚健康是“未病”的表现形式 亚健康(sub-health)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

  • 中医的优势:治未病一

    有人说,西医治急,中医治缓;还有人说,中医是伪科学,经不起现代科学的检验。 真的是这样吗?西医药经得起现代科学检...

  • 中医的优势:治未病二

    健康是财富!健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战略工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健康要素是排在第一位。在民...

  • 常说中医治未病,可怎么才能发现未病,扁鹊的哥哥们有诀窍

    我们常常说,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那到底什么是未病?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是祖国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特魅力...

  • 冬病夏治,理疗➕中药

    中医讲“上医治未病”,此话出自《黄帝内经》,原文是这样说的: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治未病的意思是“未...

  • 上工治未病的真正含义?

    上工治未病的真正含义,不是养生,不是预防,是――守神治未病。惭愧呀,热爱中医,却不知“治未病”的真正含义。 抱朴子...

  • 治已病更治未病 济世良医王娟

    中医自诞生之日起,几千年来一直坚持“治未病”的思想,一贯认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扁鹊,治未病理...

  • 治已病更治未病 良医王娟

    中医自诞生之日起,几千年来一直坚持“治未病”的思想,一贯认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扁鹊,治未病理...

  • 第二期Day3【生命之轮--健康管理】张奎_20180810

    治未病也成为我们每一个人重视的话题,很多中医院已经开设治未病科(治还没有发生的病)。 【今日三问】 1、人每天都需...

  • 2019-02-06 大年初二

    谈一谈对中医的认识。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追求养生,防患于未然。既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的优势:治未病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yt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