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作为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女性的服装与化妆透露出时代的审美变迁与文化风采,华美中透露着自信,展现着唐代女性的独特风姿。
唐代女装基本由裙、衫、帔组成,这一组合形式不分阶层,无论是唐人的笔记小说中提及的平民服装,还是记载中的贵族妇女中均很流行。唐代的裙腰线很高,上衣着的小衫掩于裙内,显得裙子长而飘逸(视觉效果上人人都是大长腿呢)。文献记载中有提及“五幅裙”、“六幅裙”、“七幅裙”,所指为裙子制作时使用的布料,五幅属于比较窄的一类,到七、八幅可以算的上是宽大华丽的下裙。根据学者对唐代尺寸的换算,就是窄一些的五幅之裙,也有大约2.65米,今天的审美来看还是属于比较宽大的一类。
除了裙和衫,唐代的女装多有帔,帔也叫“披帛”是具有浓郁波斯风情的衣饰,最早出现在我国是在南北朝时期的莫高窟北魏壁画上的供养人形象。当时尚不常见,绘画作品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都没有发现帔,出土的陶俑上也没有这一形象。而唐代的帔真正是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壁画中还是出土陶俑,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都常常衣帔。
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依稀可见宫女们穿着长裙、小衫和披帛。
除去基本的女装组合,还有一种常见的衣服为半臂。不同于今日的半袖,当时的半臂多是穿在外面即里长外短的风格。据文献记载,这种衣服三国时已经出现,到隋代已经比较流行了,唐代更是常见。在史书的记载中,半臂所用的织物多为质量上等的衣料,如“半臂锦”、“半臂子”等,多是上好的贡品。
着半臂时不便再穿衣袖肥大的上衣,有一种袖口带褶的半臂在加于宽大的礼服之上是,直接将半臂的效果缝在衣服上,成为一种装饰。总的来说,在唐后期日渐宽松肥大的衣服体系中,半臂不如前期那么流行。
西安王家坟出土唐代袒胸三彩女俑这件女俑身着淡黄色半臂和绿色饰花下裙,胸前洁白如雪,酥胸半掩。很多人了解唐代女性的袒胸装大概是从影视作品中(比如武媚娘传奇??)唐代女性着袒胸装沿袭了南北朝时的习俗,在唐代前期,越是地位高的贵妇人,越倾向于穿袒露的上衣,到中唐时,出现抹胸,穿着就不如以前暴露。唐诗中不少描写歌伎舞女的表演,如“长留白雪照胸前”,“胸前瑞雪灯斜照”“粉胸半掩疑暗雪”,均是对当时袒露衣着的一种反映,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女性的一种审美。
唐代服装的审美在唐前期受到胡服的影响很大,窄袖、胡帽、翻领服等都可以在女性形象中找到,有的女子着胡服男装仍穿女装的鞋袜,有的着男装仍梳女性的发髻。唐代虽然以开放的社会风气著称,但是其前后也是有一定变化的。女子出门以幂罹遮挡,并且随着时间发展,遮蔽所用的网布渐渐变短,由遮身体演变为遮面,人们也就多使用简单的帷帽。其实,虽然礼法要求,但也不是人人遵守,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布的诏书里竟要求“妇人服饰……帽子皆大露面,不得有遮蔽。”
唐代女性的日常穿的鞋有线鞋和蒲履。线鞋实物在新疆地区的唐墓中有保留,而中原地区就只能通过壁画、石椁线刻等图像形象窥探一二。最长见的为一般妇女着高头履和平头小花草履。其实还有很多式样,履头有圆、有尖、有方、有多瓣等等。当贵族妇女盛装时,就不能再穿轻便的线鞋和蒲履了,要穿一种规制“重”的履,履的头部一般很高大,在永泰公主墓石椁线雕的女像脚上穿的履,头部翘出的部分基本和鞋底的大小一样。
唐代妇女常见的履头样式唐代女性服装的基本样式体现了唐代服饰文化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使传统意义上宽衣博带的服饰体系更加的丰富和多样,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也在这些细节处有所体现。当然,除了基本的样式,女性服装上各式的花纹、颜色搭配等,更是对唐代审美倾向的反映,女性的面妆和发髻同样在女性形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算不算未完待续呢)
本文根据孙机先生《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进行改写,使其通俗化,虽然感觉犯了“大不敬”,但是第一次尝试嘛,感兴趣的可以搜来原文看看,先生考证的很详细,并且由于此文较长,所以今天只有服装部分的内容分享,不喜勿喷,但是欢迎指证,爱你们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