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房子的记忆,开始于土胚房子,爷爷奶奶住的地方,为了要二胎,父母去了广州,把我交给爷爷奶奶带。
土胚块来自村西河,那里挨着河道的草丛,矮而密,草根非常多,用铁锹左一铁锹,右边再来一下,后边用力蹩一下,在阳光下暴晒干,一块土坯块就成了。黄泥巴做粘合剂,顶是木制的三角顶棚,再铺上茅草就可以了,俗称茅屋。
父母回来以后,盖了三间大瓦房。我们村东头有一个砖窑,村里人自己制砖坯,自己烧,因为用的木柴,温度不够,又或者土质原因,烧出来的都是青砖,我的父亲和母亲就是自己制坯,自己烧,盖了三间大瓦房,砖材也只够盖三间,厨房和牛屋用的还是草土培,院墙用的树枝。
05年,在天津小有所成的父亲,谢绝了老板低价出售给自己的宅基地,回到家乡,自己画图纸,然后找队伍,自建了村里的第一座西式楼房,村里开始疯狂模仿。
12年,我弟结婚,女方要求在城区买房,父亲拿出积蓄,买了现在住的房子,顺带给弟弟买了一辆车。
18年,在天津买了一套房子。前后二十年的跨度,我们家老家翻新一次,地方换了三个。爸爸说他二十年前,从来没有想到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社会发展太快,有点跟不上了。说完,意味深长的看了我和弟弟一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