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

作者: 布考拉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15:08 被阅读52次

    文/篱若

    我常在我们的小县城遇见我的一些打工的学生。有酒店里当门迎的,有学习汽车修理的,有在工地干活的,有在饭馆里打工的,有学习理发的,也有的孩子已经结婚生子。

    2016届毕业的一个女孩恰好在我常去的一家火锅店上班。每次见到我,她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高兴地跑过来寒暄两句。我看着还是个孩子的她眼角布满了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问她累不累,她腼腆地说:“习惯了。”

    每每想到这些孩子,我都觉得心疼。心疼本该是孩子的他们却像一个大人一样在谋生。我也很担心,怕他们终其一生都在社会最底层挣扎。

    身为人师的这五年,我一直担任初中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所面对的都是来自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或许没能为他们积攒一笔创业基金,也无法为他们找得一份体妥当的工作。而我们的这些孩子没有可以傍身的技术,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甚至还未形成完整的人格,那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细细琢磨,读书该是最好的、甚至唯一能改写这些孩子命运的途径,还有比教育更加廉价的投资吗?然而近几年来,想要辍学的孩子却越来越多。尽管“控辍保学”的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流失率,但是,留得住孩子的人,却很难留得住他们的心。

    一开始无法理解孩子们宁愿吃生活的苦,却不愿意吃学习的苦,直至某次和一个小男孩交谈才发现:打工对于一些孩子而言,不是吃苦,而是自由。

    孩子天性贪玩,却偏偏被一张作息表,一张规章制度表,一些拿着戒尺的教书匠所束缚着。他们不能每天睡到自然醒,不能想玩就玩,想唱就唱,想吃就吃,在他们眼里,这一切与现实只隔着一道窄窄的校门。

    除了孩子认知的问题,周遭的环境也给了孩子太多与他们年龄所不相符的信息。初中阶段的孩子,虽自我意识不断提高,也有了一定得是非观,但他们主观思维却依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依然受父母的支配,是最容易迷失自我的阶段。

    当城市父母在为孩子的学习大力投资的时候,“读书无用论”却在农村疯狂地蔓延。类似于“某某读了大学也还没找打工作”、“那些找到工作的一个月也不过三四千块钱的工资,还没人家打工挣得多”、“某某一天书也没读,不也成了大老板有房有车,读书有啥用”的言论到处传播。

    不可否认,我们身边的确有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白手起家的人。可是,他们一路摸爬滚打地走来,定有不为人知的心酸和不易。只是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他们人前显贵的一面,却忽略了他们的付出和努力。

    和一些孩子的交谈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也正被这种观念所荼毒。

    我问一个小男孩:“如果考不上高中,你打算做什么?”

    “我爸妈说,去打工挣钱。”

    “未来是你自己的,你难道没有想过要去做什么吗?”他一脸茫然,低头不语。

    尽管,一次又一次地为他们举例分析,打工的种种艰辛和读书的好处,但依然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他们的想法。即使有些孩子最终醒悟,但往往都为时已晚。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如果错失高中的大门,也就意味着终止了学习的生涯。

    我曾经劝过一些未能考上高中的孩子去读技校或是私立高中,甚至也再三劝说他们的父母,却很少能帮到这些孩子。孩子的父母告诉我:“技校毕业了还是找不到有保障的工作,还不如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学本事。”

    这真的让人觉得格外沮丧!我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本该是一心只想着学习的孩子,却一直想着“钱” 的问题。只是,读书的意义只在于“黄金屋”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zd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