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伴,其实有许多的滋味(二)
原创丨稻田
“名利场”中的错步
“小嘛小儿郎,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 孩子终于“上学”了。入学,对每一个家庭都是值得庆贺的喜事,我们的家庭也不例外,但很快我们便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慌乱,从孩子的行走中发现了错步。

这是一所人们趋之若鹜的小学,一所高声誉的名校。在招生公平要求还不是很规范的时期,学生的来源十分的复杂,简单的说,不少学生的家庭都有“路子”,家庭条件好,学前准备也就充足,许多孩子在入学前就接受过长期的文化和特长“早教”,于是形成了同学间经济条件、文化基础的高端化和差异化。这种情况,既给学校教育带来难度,也给学生成长造成了困难。这些问题在露露身上突出地反映出来了。
首先是学习。露露上学不久就无辜的感觉到强手如云,不仅是功课,更有容易凸显和得到赞赏的技能特长。从幼儿园带来的仅存的一点优越感很快便被冲击得渺无踪迹,自卑便迅速地被放大。
刺激是具体的。为突出特色,也为升学,学校设置了英语分层班,A、B、C三层,实行流动式管理,依据是考试排名,C层最优,连教室也是最好的,明晃晃的告诉全体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这是水平、是目标、是希望。我们和孩子也一道对此目标向往,向此目标攀登。孩子在两进两出的过程中,信心被拷打得枝萎叶落。

人都有本能的心理替代功能,其规律是“此不足而用它补”。露露的表现是开始注重打扮起来。这符合女孩子的特点,深入分析,这是一种文化的提醒和惯性;如果是男孩子,则可能出现结帮、逞凶等的举动。露露在镜子前面停留的时间变得长久,每天将穿什么衣服看得很重,迟到也因此多起来。未成年女生刻意装扮,往往是学习不如意的信号,作为经验,我常常提醒生女孩的同事和朋友,要从信心的树立上着力。
但替代不是都有力的,文化课是学生生活的主题词,特别是在升学应试的环境里,学习成绩始终是主旋律,其他终究难成市场,所以孩子要么掉头随流而进,改变学习状况,要么在心理替代上继续加码,露露一直在这两条路上慌乱而努力的挣扎,现在想来,对一个稚幼的儿童,真是艰难。
一天,妻子发现一件事情,几乎让她崩溃,放在存钱盒里的硬币没有了,“露露,是你拿的吗?”“……是”“买什么了?”孩子红着脸,嗫嚅道:“买了一盒月饼,给班主任……”学生表达心意,送点东西给老师,本无需责怪,但交谈中知道,孩子的举动是受了同学 “风气” 的影响,且采取暗自偷送的行为。知儿莫如母,想到幼小的孩子被“存在”折磨的艰难,想到世俗尘泥对孩子纯净心灵的侵染,担心孩子信心的流失和成长脚步的错乱,怒火、悲羞、担忧、焦虑,混杂着涌上心头,化作激烈的斥责和泪水。孩子涨红着脸,也流泪,其实,她本知道此事的别扭,只是被一种强力推怂所致。
天真烂漫的童年,欢歌笑语的小学,这是被提纯了的生活,生活本来有灰尘,成长难免伴曲折。作为父母和教育者,应有现实的思考和准备。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我们执着地对孩子这样说;“宁可自负,也绝不自卑”,在孩子长大后,我们继续着说;“在一个随机的群体里,做到比上较有不足,比下很是有余”,我们进一步说,说给自己,说给同事与朋友。

于是,孩子安心地留在了B班,做起了骄傲的“鸡头”,即便已获得了晋级的资格,于是她得到了老师欣赏的目光,于是,她做起了英语课代表,于是,她有幸结识了英语老师——郑老师。孩子依然送礼,但已是出于深厚的师生情谊,直到考进高中名校,直到郑老师结婚,她们依然往来。
曲折、纠结的小学生活终于结束,成长的步伐开始显出力量,虽然,还可见凌乱。
3月11日 敬请期待下篇
沉静中信心的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