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人物
战国变法组之没有第二个吴起

战国变法组之没有第二个吴起

作者: 齐秋 | 来源:发表于2014-01-09 09:24 被阅读197次

李悝的人生结局后人无从得知,而吴起,却在史书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吴起和商鞅一样,也是卫国人,同样的,他也和商鞅一样,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路上几经坎坷,甚至连两人的死亡都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吴起比不得商鞅出身贵族,但他比商鞅有利的一点是家里有钱。可在那时的中国,有钱人不像现在那么耀眼,人们更看重的是你的出身。吴起打算用家里的钱疏通关节谋个职位,得到的却是贵族们的嘲笑。他一气之下告别家人跑到了鲁国,拜师于曾申门下。

曾申是曾参的儿子,曾参呢?是孔子的学生。孔子本人虽然没有过过几天安生日子,但他死后,儒家声势浩大,在鲁国更是主流学说。曾申作为孔子高徒曾参的儿子,名声远扬,吴起投到他的门下,一为学习,一为扬名。

但游学尚无所成之际,吴起的母亲去世了,在吴起看来,母亲去世固然值得悲伤,不过化悲愤为动力,继续留在鲁国学习也没什么不可以。曾申可不这么认为,儒家学说中,“孝”为重中之重,为母服丧乃是一个儒家弟子的本分,吴起竟然决定不回乡奔丧,这种举动完全违反儒家的教诲。曾申一怒之下,将吴起逐出师门。

而不久之后的一件事,更让吴起没法再在鲁国待下去——鲁国和齐国打起来了。两国交兵本为战国常事,吴起的进身之阶在战争中最容易得到,但偏偏,他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于是对吴起有了挑剔之心——夫妻情感往往最为动人,而今齐鲁交兵之际,你吴起能做到一心为鲁国打算吗?

吴起的回答是——他把老婆杀了。

这下鲁国更容不了他了,如此一个无母无妻之人,即令真有才学又如何?鲁国容不下他,他一路向西,来到了魏国。这时的魏国,正是魏文侯任用李悝之际,吴起身上那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决绝之气正和文侯的法家霸气相呼应——别说你不奔母丧、杀妻求名,只要拿出本事来,我绝不问你的私人事务。这一点,是后来的所有统治者都难以做到的,即使是那个出招贤令的曹操。

吴起在魏国的发展很是顺利,他为魏国攻下了秦国西河地的5座城池,魏国以此为基础设立了西河郡,吴起被文侯任命为西河守,成为西河之地的最高行政长官。今天的陕西省和山西省以黄河为界,所谓西河就是黄河的西岸,在战国之时,黄河同样也是秦国和魏国的天然分界线,西河之地是秦国战略要地,秦国和中原地区的交往必须通过西河地,这么重要的地方却被魏国抢走,也可以看出当时秦国之弱小。

做了西河守的吴起,将魏国境内变法措施移植到西河之地。不过作为占领军,魏人很难取信于当地民众,于是,吴起玩了一手。

吴起在城南立了根柱子,柱子旁边有张告示:“谁能推倒柱子,就任命谁为‘长大夫’的官职。”但一整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出来推倒柱子。大家看了都觉得哪里会有这么好的事呢?人们纷纷议论:“肯定是假的。”终于有一个人说了句话:“只是推倒根柱子而已,顶多拿不到奖赏,又不会有什么损失。”他站出来轻轻一推。于是柱子倒了,吴起出现了,这个人当上长大夫了,曾经的秦人对魏人的法令也就信了,吴起在西河的各项措施也就得以施行了。

这个故事的记载出自《吕氏春秋》,和商鞅在秦国的表演如出一辙。现在探讨谁真的立木取信没多大意思,我们所要记住的是,对民众“言必行,行必果”是他们——包括吴起,也包括商鞅在内的法家——获得成功的基础。

吴起在西河经营20多年,直到魏文侯去世,其子武侯即位,没个好人缘的吴起被人进谗言,为求自保,吴起舍弃了西河守的高官,离开了魏国,这大约是公元前390年的事。

正好此时楚国的国君楚悼王也正想整顿国政,振兴楚国,听说吴起离了魏国,立刻将他延请过来,委以“令尹”的重任,令尹,在楚国就相当于丞相,是除了楚王之外,楚国最有政治权力的官职。

楚国和秦国一样,一直被中原国家视为蛮夷之地,它的北边虽然和诸国接壤难以北进,但南边却多为荒芜之地,向南方的扩张使其成为战国时期诸侯国中疆域最大的一个。但吴起到楚国之时,楚国内政外交乱成一团,甚至到了向各国割地求和的地步。

吴起没有辜负悼王的信任,他在楚国以《法经》为蓝本,颁布了成文法,将权力最大限度地收归君主,削夺贵族封禄,训练军队……就是把原本在西河地的做法加以改进,用到了楚国。吴起的变法见效很块,到公元前381年,仅仅10年时间,楚国已经有能力在北方反攻中原国家,在南方拓展疆域直至广西。

但这一切随着悼王的死而终结。楚国的旧贵族不像三晋那样在内争中被灭得七零八落,而是有着深厚的实力,吴起的变法只构建在国君一人身上,国君即死,吴起失去了最大的屏障,其悲剧收场也就不可避免了。

公元前381年,悼王死。还在停灵之际,贵族们就开始了对吴起的追杀。吴起这回没来得及逃跑,他伏在悼王的尸身上,希望那些贵族们因为王尸而稍有顾忌。但箭支齐齐射来,吴起死在了悼王的身上。

在悼王之后登位的肃王,利用当日王尸中箭一事大肆杀戮,扫除一切反对势力,而这些反对势力自然就是当日倾向变法的一派。于是悼王、吴起死后,楚国没能走向辉煌,反而日益没落下去。

吴起的人生经历可谓传奇,大概也只有战国时期可以容忍他这样一个人存在并留下自己的记录吧。此后的中国,即使乱世也没有第二个吴起和第二个任用吴起式的人的君主。

相关文章

  • 战国变法组之没有第二个吴起

    李悝的人生结局后人无从得知,而吴起,却在史书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吴起和商鞅一样,也是卫国人,同样的,他也和商鞅一...

  • 变法带给我们的启示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开始实行变法,说多说少都有些方面增强了许多,商鞅变法,吴起变法,为什么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的结局不...

  • 战国8:吴起变法

    吴起这个人在之前有说过他在鲁国和魏国的功劳,现在说他离开魏国后的事情。 吴起在魏国帮魏国夺取了西河郡和上郡,魏文侯...

  • 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于公元前386年—前381年,任命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为令尹,实行变法。...

  • 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

    摘要:商鞅变法是秦朝一项重要的变法,它为秦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吴起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吴起所推行的令...

  • 春秋战国时的那些“变法”功臣,很多不得善终,世人何其不公?

    战国前期,各个诸侯国为了国家强盛,纷纷变法图强,楚国任用吴起变法,魏国任用李悝变法,西方的秦国用商鞅变法,这些人变...

  • 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

    战国初期,中原各国纷纷变法,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变法使得这些国家日渐强大。而地处偏远、有夷狄之称的秦...

  • 见吴起变法知其欠缺

    说到商鞅变法,自然也会想起来吴起变法。而今天我们就要讲吴起变法。那既然说到吴起变法,还是要了解吴起这个人。...

  • 迁都不是搬家,莫任性——变法时代(伍)魏霸中原

    上期“吴起,找不到市场的奇货——变法时代(肆)吴起变法(下)”,为大家重点分析了吴起的变法,并讨论了吴起作为改革者...

  • 读书分享|《简读中国史》(十三)

    第十章 法家的基本思路 这一章,作者开门见山地指出,战国变法中,商鞅变法最成功。然后简单比较了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国变法组之没有第二个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ec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