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 Leben der Anderen,英文译名The Lives of Others,中文译名《他者的生活》、《窃听者》,或更霸气一点《窃听风暴》。
这里所说的《窃听风暴》和2009年的港片《窃听风云》可不是同一部哦,虽然两者都与窃听有关,而且剧情都紧张连贯,扣人心弦,但本人认为,前者的窃听更动人。
这是一部13年前问世,豆瓣评分9.1的神剧,在豆瓣电影Top250排名第42,获第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在IMDb上有8.4的高分
image烂番茄上新鲜度92%
image影片背景为1984年的东德,那时,国家安全部(德语缩写MfS,通称史塔西)负责监视东德国民,压制国内政治异己者。格言「黨的劍與盾」(Schild und Schwert der Partei),声称“无所不知”。在东德存在的四十年时间里,史塔西曾被认为是最有效率的情报和秘密警察机构之一(维基百科)。
在这个沉重的历史背景下,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充满了对人性的自信。
整个电影的氛围是凝重灰暗的。影片开头便是一段对犯人的审讯:
image接着,主人公卫斯勒出场,严肃,冷酷,以对犯人长达40小时的审讯录音为例,教育他的学生,对敌人不应有丝毫怜悯。
当其中一个学生问:不让人睡觉,不是很没人性吗?
这位面无表情的教师继续他的课堂:这是确认有罪无罪的最好方法。
image一次偶然机会,卫斯勒主动请缨监视盛名一时的剧作家德莱曼。这个监视行动牵涉到上层的利益图谋,而卫斯勒只是忠心耿耿地尽自己的责任。
介绍到这里,窃听,监视,这样的情形是否有些熟悉?这几乎是乔治•奥威尔《1984》的再现。
但有意思的是,卫斯勒还是个文艺青年。他在监听德莱曼的过程中,逐渐对他的嫌疑犯产生了同情。
当他还是冷血的秘密警察时候,他故意让德莱曼发现女友出轨。
image却在做出此举之后于心不忍,怀疑自己是否太过残忍。
于是,他去德莱曼家,拿走了他的一本布莱希特写的书,读到了《回忆玛丽·安》这首诗,似乎内心瞬间变得更加柔软起来。
image后来,德莱曼的好友雅斯卡自杀,德莱曼拿出雅斯卡送他的《献给好人的鸣奏曲》弹奏怀念好友。卫斯勒被打动了,甚至在窃听到这段乐曲时留下热泪。
image于是,他开始了角色的转变。
他劝阻德莱曼女友为了贿赂达官而出轨的行为。
image他帮助德莱曼的朋友逃出西德
image在影片的高潮,他更是为了帮助德莱曼在西德发布批判东德的文章而不顾自己被怀疑被降职的风险。
卫斯勒的结局如何暂不在此剧透。
《1984》中的男女主人公在命运的最后双双背叛彼此,这大概是乔治•奥威尔对人类的绝望。《窃听风暴》这部电影中也有背叛,但与《1984》不同,这部电影的女主最终愧疚自己出卖了爱人,冲出家门撞车而亡。
此次窃听行动也以女主的意外死亡为终结。因为上层油腻官员只是因为觊觎德莱曼的女友才想找他麻烦。女主死了,他想得到的性再也得不到,也没必要再进行无意义的窃听了。
影片看到最后,给人一种莫名的怅然若失之感。万生皆苦,让人不忍。冷战时代的特殊性牺牲了许多人的自由和生命,但值得欣慰的是,人类依旧相信善良,相信柏林墙倒塌之后就不再立起来,相信爱。
但据说,这部电影正式投拍时获得了许多前东德人的帮助,唯独前东德监狱博物馆的馆长拒绝了导演,馆长说,整个东德历史,不存在像卫斯勒这样善良的秘密警察。也许吧,也许不。
赶巧的是,香港诗人饮江也曾在绝望的1984年,充满信心地写下“而如果/你哭笑不得/周遭的人/漠不關心的人/試試/把槍交給我/把絕望/交給安徒生”。
从窃听者到守护者,这是人性向善的转变。
那么,让我们依旧固执地相信,人类是善良的吧。
作者:日月树是我
现居港岛,HKU master在读
这世上有两种书最好读:闲书和禁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