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典句出自[唐]柳宗元《渔翁 》: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①本篇作于永州。西岩大概就是永州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汲:取水。
③湘:湘江之水。
④楚:西山古属楚地。
⑤销:消散。
⑥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
⑦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⑧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
译文: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因为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而被贬职,谪居永州期间。
诗中描绘了日出前后湘江上景色的神奇变化,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独来独往的渔翁的形象。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西岩,即永州城外的西山。诗人就如同这不问世事,高绝浮华的渔翁一样,沉迷在这青山碧水之中。饮的是“清莹秀澈”的潇湘水,连烧水做饭的竹子都是浸过娥皇女英之泪的斑竹。虽然凄清寂寥,悲苦哀怨,却都象征着高洁,而这恰恰是诗人生命存在的价值所在。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晨炊既毕,朝雾亦散,风烟俱净,朝晖照亮了山峦;忽然一声欸乃摇橹声还有那渔人模糊的渔歌自山中水流中悠悠传来,人未见声先闻!
歌声打破了早晨的宁静,增添了活泼的人的气息,使山水也从夜晚的休息状态中活了过来,激发人心对于山水风物感受的细腻。
当然,柳宗元笔下的这个渔翁形象,并非中唐时期渔民生活的真实情况的现实反映,而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内心想法的一种外化,一个在作者的心目中经过的诗意的再造后展现出来的一个让人渴望却又不可及的形象。
像柳宗元这样的,作为官僚主体的士大夫们的生活境遇都是如此的孤苦凄凉,而那些作为社会底层的渔夫劳苦大众,他们的生活怎么可能这样的富有诗意呢?
孤寂高洁而略带神秘色彩的渔翁生存在清丽幽静的景物里面,是诗人理想的自况,这个形象在悠然自得的清幽生活中透着孤傲的高洁自守的同时,也带着那种无可摆脱的孤独寂寞的凄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