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是需要距离的,人要通过距离来反省反思自己的生命状态,而婚姻生活中的人离得太近,各种小事因为身入其中,都很容易导致过度解读并对双方的情绪有深度影响,一件最初的小事也会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导致彼此心生疑虑、各不放心。
比如,对于财权的争夺似乎也是焦点之一,于是我们会发现,各种“大男子”或“妻管严”的现象大量存在,而双方成为了虐待对象,产生这种情况说白了还是害怕,因为生怕其中的某一人变心导致自己一无所有,从而失去自己的经济保障,这是一种互相确保互相补偿的心理,也就是所谓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发生在主客双方身上。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双方权利和义务过于集中和偏向,或者说给予能力与依靠重心的不同,或者说投入与产出(时间精力也是有沉默成本的)计算方式不同,是导致计较的重要原因。而,人与人朝夕生活在一块,身上的缺点很容易无比的放大,而优点早已经习以为常,形成了某种自然,却可以视而不见。
这一点古人说得很清楚,“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正是因为距离产生了美,也产生了爱情,离得太近,反而容易失去它。
而第三个,婚姻生活中,人很难忘掉现实。人如果要想欣赏波涛汹涌的波浪,就要忘记船只被波浪吞掉的危险;要欣赏模特的美,就要摆脱肉欲的困扰才行,所以大家看这个模特这个美女,内心不能有邪念,一定要抛弃一切杂念,尤其是男同胞才能够感受到真正的美。人如果要发现美,因此也必须要有超越现实的感性存在,生活中的男女太现实,没有超越精神,也是导致生命审美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忘掉现实呢,就是要寻找生命的诸多可能性,使我们的审美活动既要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怎么办呢?
婚姻生活中男女之间,一是互相利用的心态要不得,另外恐怕还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生命兴趣爱好,需要给对方一点距离,再则还是要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要尽可能的摆脱人的动物性的一面,要有向上的精神追求,如果一度陷入在物欲中,那也确实是一种爱情与生命的降级。
我认为,这三个审美需求,正是人们在婚姻中丧失爱情的原因,或者说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要牢记这三需求,才能尽可能的避免“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情况的出现。因此,“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是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男女,所应具有的最重要的审美追求。
一位名叫哈赞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在20世纪有一项研究成果:他的研究小组在两年中调查了37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5000对夫妇,并对他们进行了医学测试。他得到的结论是:18至30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让男女相识、约会、结合和生子。
而之后,双方便不会再对对方有心跳及手心冒汗的情况。这也说明距离使人人之间美的丧失,于是他们发现从对方再也得不到了美,很多人分手离婚重新去寻找所谓的“爱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位教授就发明了他的理论:爱情其实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是由化学物质巴胺、苯乙胺和催产素组成的。而男女之间朝夕相处的时间久了,人体便会对这三种物质产生抗体,而最多两年左右的时间,“鸡尾酒”便会失效,那这时候男女之间怎么办呢?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男女要么分手,要么便让爱成为生命的习惯,而且,他认为即使有了孩子,“鸡尾酒”也不会再起作用——除非有第三者出现。但是,这只是一种生物学的解释,红尘中的人,会怎么办呢?
也许通过让爱的转移,也就是通过移情,重新产生一种夫妻之间的新型之爱——爱与友谊共生。
在这个教授看来,或者以科学的态度和眼光看来,婚姻就是一种“力比多”,当然弗洛伊德讲的比较抽象,这位教授他说,这种物质他都可以把它分解出来。那么,既然可以分解出来,那就可以让夫妻感情不太好的人,每天早上像吃维生素一样的吃一点不就完了嘛,他说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他虽然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他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他努力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见他把药丸子做出来,如果真能做出来,他可能要得诺贝尔医学奖,因为他可以拯救很多的已经没有感觉的、已经濒临死亡了的婚姻,重新就像回到初恋的感觉。
但我要说,这是个悖论,它也是不可能的,起码在有限的将来,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如果在”婚姻当中,他可能会想到,“如果”我们现在还是初恋和热恋的时候,你会这样对我吗,而且,现在这类电视剧也有很多,像以前的《金婚》之类的,讲夫妻之间的那种一系列的磕磕碰碰,故事里也会经常有什么破镜重圆的情况出现。
但是,我们观察现实生活,这种情况的发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离婚了就是离婚了,人们逃还逃不及呢,它是没有如果的。而“如果”是很苍白的两个字,如果是往往是那种从哲学上讲,是那种缺乏唯物主义心态的人才如果。“如果”其实是一种唯心主义,人生其实是没有如果的。
那这位教授的这样的理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西方人在爱情婚姻研究当中的,比较占据主流影响力的一种学说,他把爱情理解成一种物质,是一种分泌物,而如果这种物质这种分泌物没有了,那爱也就没有了,人当然也要换人了,婚姻当然也就维持不下去了。
这典型地体现了西方在爱情婚姻研究当中的,比较占据主流影响的一种学说,就是把爱情理解成一种物质是一种分泌物一种效应,如果这种物质这种分泌物没有了,爱情也就没有了,所以婚姻也维持不下去了。这样一个理论,为什么我要特别强调它是西方的呢,就是因为这只是一种生物学的解释。
那么,红尘中的人,会怎么办呢?
我认为也许通过让爱转移,也就是通过移情,可以重新产生夫妻一种新型之爱——爱与友谊共生。这在中国传统的爱情当中没有这样的理论,一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好像还没有出现这样的理论,我们更相信爱是一种心性,以及这种心性当中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哪怕不在一起,也会产生一种审美的期待。
而这种审美的期待感,和物质性的东西是没有关系的,它更多是一种心,“万两黄金容易得,人生知己最难求”,而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相互认同、包容与欣赏。
网友评论
这样一个理论,为什么我要特别强调它是西方的呢,就是因为这只是一种生物学的解释。那么,红尘中的人,会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