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盐野七生的煌煌著作《罗马人的故事》,一共十五册。在此,我将每册书中的内容做个梳理:一来是对我读过内容的笔记,以及我的一些思考;二来也是将罗马人的故事进行缩写,为那些没有那么长时间来看这大部头的朋友,提供个精简版的“罗马人的故事”。PS:这是《罗马人的故事》最后一册,接下来,我会将本套没有梳理的几册书,相继补充完善。
公元450年,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去世。
军人出身的马利基安即位皇帝,他直接撕毁与阿提拉的协议,并且亲自率军巩固防御,意欲同阿提拉决一死战。不过,西罗马帝国好像还是不能置东罗马帝国于不顾,送出“助攻”。西罗马帝国的皇太后加拉离世,公主霍诺利娅开始活跃,三十未婚的她,好像很是中意勇猛的匈奴人。于是,她一纸情书,连同西罗马帝国一半国土作为嫁妆,向阿提拉求婚。对于匈奴首领阿提拉来说,这岂不是件乐得鼻涕泡直冒的大喜事?当然,埃提乌斯和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是断然拒绝的。
于是,以“娶媳妇”为名义的阿提拉,翻过阿尔卑斯山,迅速包围了西罗马帝国皇宫所在地拉文纳。阿提拉没有进攻拉文纳,想着以此来要挟埃提乌斯。不过,阿提拉没多久就跑去高卢给法兰克人主持正义去了。这下可好,那些日耳曼系蛮族本来就是因为匈奴人而四处逃亡,阿提拉此时还跑到高卢当“老好人”来了。于是,埃提乌斯同日耳曼系蛮族组成反阿提拉联军。
公元451年6月,阿提拉与埃提乌斯在香槟平原展开会战,史称为“卡塔洛尼会战”。埃提乌斯摆开传统罗马军队会战阵型,迎击阿提拉匈奴军。不过,战斗刚开始就变成了混战,双方短兵相接,厮杀在一起。据说,这是世界历史上单日伤亡最多的一场战斗,双方伤亡达16万到30万人。不过,最终胜利还是归属于罗马一方,阿提拉逃回了东方。不过,次年,阿提拉再次抱着“结婚”的念头,率军进攻意大利。因为不擅长攻城战,阿提拉留下部分兵力对付严防死守的阿奎莱亚,余下的兵力被放出去,洗劫了意大利北部多数城市,诸如维罗纳、米兰、皮亚琴察等地,接连惨遭践踏。而这却“无心”造就了立国千年的威尼斯共和国。
公元452年秋,罗马派出两名元老院议员和罗马主教利奥同阿提拉和谈。在答应支付一笔数量不明的钱款,阿提拉撤出了意大利。次年,阿提拉撒手人寰,匈奴人因接班问题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况。
然而,罗马“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老毛病再次发作。公元454年,在埃提乌斯同瓦伦提尼安三世会谈之时,被皇帝一刀刺死。可以说,东罗马帝国皇帝亲手推倒了帝国“最后一根支柱”。次年,皇帝瓦伦提尼安被埃提乌斯手下的士兵刺死。
公元408年,斯提利科被霍诺利乌斯皇帝所杀,导致首都罗马惨遭浩劫。这一幕,在埃提乌斯被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所杀之后,再次上演。公元455年,占领了北非地区的汪尔达人,在首领根西里克的率领下,在港口城市奥斯提亚登陆意大利。新任皇帝马克西穆斯被惊慌的民众所杀,在位时间还不到三个月。此时,已被成为罗马教皇的利奥,出面就“如何抢劫罗马”等事宜,同根西里克展开会谈。呵,这是件多么令人愤怒、可悲,而又无奈的事情。
公元455年6月,罗马遭到了汪尔达人系统性的劫掠,台伯河上尽是载满各种金银珠宝、青铜制品的船只,就连卡皮托尔山上的朱庇特神殿的屋顶也被掀了下来。
被西哥特人逼迫着继承帝位的阿维图斯,没多久便被拉文纳的官僚杀死。接着,曾经跟随过埃提乌斯的军人马约里安被推举为皇帝。公元457年,马约里安刚即位,就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并且计划远征北非。于是,接下来的三年,他将精力与财力全都投入海军建设之中。根西里克岂肯坐以待毙?公元461年7月,停泊在港口的船队,被潜入的汪尔达人一把火烧得精光。马约里安皇帝霎时间心灰意冷,接着他被反对派的宫廷势力杀死。名为赛维鲁的人登上皇位,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完全不知道他做了什么。公元465年,被毒杀。
早在公元457年,东罗马帝国皇帝马利基安自然死亡,利奥继任帝位。赛维鲁被杀之后,利奥指派了安特米乌斯担任了西罗马帝国的皇帝。由此,在公元468年,东西罗马帝国决定一起对付汪尔达人。这时它们最后一次并肩战斗。无论是士兵和军船数量,还是军费储备,都足以战胜根西里克率领的汪尔达蛮族。然而,在一个无能的司令官带领下,这些远赴北非的大船队,再次中了根西里克的“火攻计”,远征军没打一枪一弹,就撤回君士坦丁堡。东西罗马帝国的合作,开始即结束了。
西罗马帝国的命运也开始进入了倒计时。公元472年7月,安特米乌斯死于宫廷叛乱;三个月后,继承帝位的奥利布里乌斯被暗杀;格利西里乌斯当上罗马皇帝。
公元475年10月,格利西里乌斯皇帝被罗慕路斯·奥古斯都所取代。这个与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同名的少年皇帝,是当时官僚系统中的头目奥列斯特的儿子。不过,那些在西罗马军队中服役的蛮族将军,对此提出反对,他们在拥立奥多亚克为首领,杀进了拉文纳。公元476年,奥多亚克杀掉了奥列斯特,幽禁了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任皇帝罗慕路斯。此时的不列颠,进入到“英格兰”时代,盎格鲁和萨克逊人占领了罗马行省的地盘;此时的高卢地区,则被日耳曼蛮族所瓜分;此时的西班牙地区,成为苏维汇人和西哥特人的定居地;此时的北非,依然是汪尔达人的停留地。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不知道是在哪一刻,死于寂静之中。
西哥特人奥多亚克既没有登基皇位,也没有推举谁来登上皇位,而是要求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承认自己在意大利的地位。芝诺皇帝却对此丝毫不感冒,既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于是,奥多亚克自立为“意大利王”,建立起奥多亚克王国,他效仿“恺撒式宽容”,将已有的体制继续保留延续,以此统治着意大利半岛。意大利半岛可以说是进入到“满足统治下的和平”,奥多亚克将其延续了17年之久。
公元487年,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手下的狄奥多里克提议,进攻意大利。两个心怀鬼胎的人,在此事上不谋而合:芝诺皇帝想摆脱这个时而拿手下士兵威胁他的蛮族将军;狄奥多里克则幻想着能通奥多亚克一样,成为独立的王。当然,在东罗马帝国看来,奥多亚克不过是僭越的君主罢了,剿灭他也是应有之责。
公元488年,狄奥多里克率领部族近30万人众,浩浩荡荡地开拔意大利。与奥多亚克在意大利北部开战三次,狄奥多里克赢得了每次的胜利,但对他而言,迟迟无法赢得最终胜利是很不利的。于是,在公元493年,狄奥多里克假意同奥多亚克和谈,之后不久乘机刺杀了奥多亚克及其亲信。自此,意大利半岛进入到狄奥多里克所统治的东哥特王国时期,这持续了将近33年之久。当然,这同狄奥多里克小心翼翼地同东罗马帝国相处、与其他蛮族王国划清界限、延续奥多亚克的“宽容政策”等措施是离不开的。而对于罗马市民来说,经历了多年的波折和战乱,虽然由蛮族统治,但足以安居乐业,这又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公元526年8月,狄奥多里克病逝。他将王位传给了10岁的儿子阿萨拉里克。不过,阿萨拉里克八年之后便因病去世,其母阿玛拉桑夏成为东哥特王国的女王。新晋女王是个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因此同东罗马帝国总有些勾勾搭搭,因此,女王不久便被杀死。这就给东罗马帝国皇帝査士丁尼进攻意大利提供了借口。
公元527年8月,45岁的査士丁尼登基为帝,不过,他却活到了83岁。在査士丁尼统治东罗马帝国的38年里,他有三项功绩被后世所流传:“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编纂《罗马法典》、收复西罗马帝国”。在编纂《罗马法典》期间,一位主教不断地在査士丁尼耳边煽风点火,怂恿他再统罗马帝国。当然,査士丁尼对此颇为心动。上帝似乎也眷顾査士丁尼,为其“指派”了颇有军事才能的贝利撒留。
公元533年6月,贝利撒留率军从君士坦丁堡起航,远征北非汪尔达王国。这支军队虽然没有挂上十字的军旗,但却已经带上了“圣战”的色彩,因为这些汪尔达人在他们眼中,也是异端信徒。然而,这支远征军险些半路夭折:先是作为军粮的面包因烤制问题而变质,只好一路走走停停,沿岸补充食粮;之后饮用水又告罄,还好贝利撒留的妻子,提前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储备了大量淡水,才得以化解困境。汪尔达王国在根西里克去世之后,自顾不暇,因此,贝利撒留没耗费太多时间便拿下了北非地区。
贝利撒留在结束了北非的战斗之后,便回到了君士坦丁堡。之后,他又被査士丁尼派往意大利。只不过,这次他率领的兵力少之又少,还不到一万人。
贝利撒留在西西里岛登陆,留下守军之后,仅率领五千人北上进攻意大利半岛。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贝利撒留本来可以通过和谈解决问题,使意大利半岛人民不再蒙受战争的蹂躏。然而,东哥特人却将和谈一事视为软弱的象征,拒绝接受。贝利撒留只好在公元536年春天,渡过墨西拿海峡,登陆意大利。先是拿下那不勒斯,之后,贝利撒留沿着拉提纳大道,进入罗马城。一进入罗马,他就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加固城墙。显然,哥特人是不可能置贝利撒留进军而不顾。
公元537年3月,哥特军队南下,在罗马城的北面排兵布阵。罗马城攻防开战,双方你来我往,战事激烈。有意思的是,罗马城南半部却如常日一般,气氛安静,该上街买菜的上街买菜,该去教堂朝拜的去朝拜,同北面完全是两个世界。不过,战事陷于僵持状态,南面也燃起战火。攻防战本来就是件极其耗费心力的事儿,双方到最后都成了强弩之末。于是,在一年零九天之后,双方暂时休战。
到了公元539年,贝利撒留战意高涨,最后逼迫着东哥特王国的国王投降。本来,贝利撒留最好继续呆在意大利处理战后事宜,但査士丁尼却“抽风”似的将他召回,派到波斯战场。沉默无语的贝利撒留还能如何,只好无奈的离开意大利。意大利又陷于重新集结起来的哥特人手里,并且那些已经收复的地区也相继被攻陷。然后,査士丁尼又派贝利撒留去收拾这个本不该出现的烂摊子。
贝利撒留手头上的兵力,依旧少之又少,皇帝似乎又不肯下拨军费和支援。真真是个“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这次哥特战争中,罗马城再次惨遭洗劫,那些元老院阶级被绑的被绑、被杀的被杀,自此消失在战火中。在哥特人洗劫罗马之后的第二年,贝利撒留率领着人数不多的军队,才收复罗马城,又过了一年,才艰难地收复了意大利南部地区。然而,査士丁尼再次“抽风”,又一纸命令,将贝利撒留召回君士坦丁堡。似乎真正蹂躏意大利民众的不是哥特蛮族,而是这个身居皇宫之中的罗马皇帝。
公元552年,査士丁尼似乎想要结束哥特战争,不过,他却没有派贝利撒留担任总司令,而是让手下的宦官纳尔赛斯前往意大利。所幸的是,纳尔赛斯并不是个酒囊饭袋、中饱私囊之徒,是个不简单的宦官。以伦巴底人为主力的罗马军,与哥特军相遇在弗拉米尼亚大道,双方激战到日落,最终,罗马军赢得了胜利。次年,罗马军再次与哥特军开战,将其彻底赶出了意大利。之后,纳尔赛斯便以“皇帝代理人”之名统治着意大利。可悲的是,对于意大利居民来说,纳尔赛斯治下的意大利或许还不如哥特人,在纳尔赛斯统治的15年里,他横征暴敛,课以重税,民不聊生。十八年的战乱,十五年的苛政,意大利已经“死去”。
贝利撒留在晚年也没得安宁,因被诬陷暗杀皇帝而软禁于家中。所幸的是,査士丁尼没对他痛下杀手。
公元565年3月,被盐野七生称为“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武将”贝利撒留病逝。八个月之后,査士丁尼也在病榻上离开人世。
公元568年,塞尔纳斯去世。也在同一年,伦巴底人南下入侵了意大利。
公元613年,东方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崛起,伊斯兰势力开始一点点地蚕食东罗马帝国的领土。
以前的以前,地中海曾经是罗马帝国的“内海”;今天的今天,地中海已经是隔离人与人的“界海”。
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东罗马帝国灭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