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校教育有现成的教材,而家庭教育没有现成的教材,这是两者之间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
家庭教育只有教育理念。家长教育启迪孩子时,没有事前的教材,只有事后的总结。
所以,家庭教育是动态的。
一个孩子一本书,一本无形的书,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启迪,就是一页一页翻看孩子这本无形的书,根据翻看的每一页的具体内容,同步做出每一个相应的教育启迪。过程就像“同声传译”一样,实质比同声传译的难度更大,应该叫“同步启迪”。
所以家长在教育启迪孩子时,在翻看孩子这本无形的书时,万万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如履薄冰。
2、
孩子大班时,我启迪他一位数乘以两位数,我没有采用传统的列竖式的方法,而是直接告诉他答案。我想,答案是如何得出来的,那正是孩子要思考的东西,我只是给他打开一扇思考的窗。
我没有自以为是的教孩子竖式,导致后来发生的一切,都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孩子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我没有教,他却无师自通了;到他上小学一年级时,多位数乘以多位数,他也无师自通了。
刚开始,有些家长看到我孩子竟然可以心算三位数乘以三位数,以为我教过孩子速算法,还有的家长以为答案是孩子背出来的。
我告诉他们,我是不可能去教孩子什么速算法的,我连竖式都没有教过他。至于答案是不是背出来的,那也不可能,因为孩子快速心算到了六位数乘以六位数时,答案已经是百亿或千亿了,而且题目是随机出的,背怎么能背出来那么多。
孩子是怎么算出来的?问孩子,当时孩子总不说,或有时仅仅指着答案,淡淡的说一句“就是这么算出来的”。
我思考了很长时间,也去了图书馆查阅了很多速算法(虽然我一直对所谓的速算法不感兴趣,直到今天我也认为速算法意义不大),但仍然找不到或思考不出来孩子是怎么算出来。
真是滑稽。我启迪孩子时的最初的不自以为是,导致了我连自以为是的机会也没有了,想破脑袋,我也猜不出来孩子是怎么算出来的。
教育启迪孩子,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如履薄冰教育启迪孩子,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如履薄冰
3、
直到今天,我总算大概明白了孩子是怎么算出来的了。他速度快,看起来是速算,其实不是速算,是硬碰硬,只是算法特殊,算的过程却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其实这也是孩子一开始不说怎么算出来的原因);而他之所以心算很快,又是因为在我启迪他乘法时,他正处在大脑抽象思维区及短期记忆区最容易被激发的特别的年龄段里。
以上相关内容都较专业,所以就不展开了,在这里仅就他的特殊算法稍稍阐述一下,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这道题23×76=?
如果我们让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乘法竖式的人来计算,我们大都会自以为是的认为他的大脑也会和我们一样,会先从3×6开始。
其实不但不是,而是恰恰相反,他的大脑是先从2×7开始的,最后才是3×6。
人类的乘法最初是从高位开始的,这是原始的算法,因太复杂而不容易学,最终人类发明了一种技巧,就是今天的从低位开始的列竖式算法,列竖式算法简单易学,所以一直流传普及到今天。
而原始的从高位开始的算法被淘汰,但这种原始的计算法能非常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就像今天原始的爬树,大部分孩子几乎都不会了,但爬树很锻炼孩子。
所谓的天才并非天生的,与普通人没有太大差异,只不过是后天在原始森林里锻炼了一番,成为了一个丛林特种兵。
4、
孩子的大脑世界是很丰富的,这是人类上万年基因遗传的结果,哪怕今天大脑科学的所有研究成果,也仅占其冰山一角。
所以,家长教育启迪孩子时,最好不要自以为是,要如履薄冰,要尽可能的忘掉自己,才能更好的走进孩子的世界去教育启迪孩子。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