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
“父母总以为养孩子是赛马,但其实,养孩子是种树。”
想来的确如此。
若是赛马,人人都在同一个赛道,谁能超一头谁就可能领先到达终点,由不得你不用力鞭挞,希望马儿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不能落于人后。
若是种树,你的急切与揠苗助长都没有用,树何时开花结何种果,早有注定。
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陪伴小树茁壮成长,让它学会对抗风雨,享受阳光雨露,成为自己应有的样子。
太焦虑,太内耗,太内卷的父母,只会营造出高压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身上负累重重。
认识一位从业已久的心理咨询师,她向我总结了最近几年中国父母的现状。
“盲目式抢跑,封闭式苦读,大人焦虑,小孩抑郁。
父母一边拼命工作省吃俭用,一边又不计成本地为孩子投钱。
卖掉舒适的大房子去挤狭窄的学区房,抽出宝贵的休息时间去为孩子做早餐,陪孩子做作业。
付出这样巨大的牺牲和奉献,非但没让孩子脱颖而出,反而把孩子拖入抑郁的深渊。
不能理解父母的孩子,只觉得父母窒息,控制欲太强,变得易躁易怒;
懂事一些的,能理解父母的孩子,又常常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变得敏感脆弱……”
遇到这样进退维谷的“绝路”,不如试试“退一步”。
刘小念写过一篇故事,文中的父母一度也困在这样的教育困境中。
直到有一天,他们下定决定卖掉学区房,不再做整日盯着孩子的“直升机父母”,而是重新拾起自己的爱好和生活。
他们也将孩子从真空中放出来,不再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习上,而是抬眼看看人间的美丽与艰苦。
本以为是破罐破摔的行为,却反而促进了家庭成员的沟通和理解,孩子懂事了,父母也不再逞强鸡娃,家庭终于迎来阔别已久的和睦。
这便是养好孩子最重要的一步:先富养自己。
再回过头看看,无论是翟峰,还是徐云峰,都做到了这一点。
翟峰勇敢追梦12年,让女儿学到了,寻找到真正热爱的,值得奋斗终生的事情,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徐云峰也是一直坚持自己的爱好,所以当他发现孩子脱离轨道时,他不必用凶狠的威胁与枯燥的说教说服孩子。
而是将自己长久的积累借旅行展现出来,用个人的魅力和底蕴吸引孩子重拾对学习的兴趣。
董宇辉说:
“父母与其一味焦虑,不如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尊重知识的氛围。”
唯有健康的家庭环境,才能给孩子良好的土壤成长。
以下是培养家庭松弛感,减少焦虑情绪的4点方法,供大家参考。
1. 控制情绪,平和沟通。
父母关心和担忧孩子在所难免,但要记得好好说话,控制情绪。焦虑一旦传递给家庭成员,便会相互影响,最终累积成山。
2. 松弛节奏,稳步前行。
养孩子如带蜗牛散步,再急也无用。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在习惯上内卷,在结果上松弛。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远比逼孩子立刻考出好分数更重要。
3. 允许犯错,减少指责。
内耗型父母最大的特点,一是对孩子的小错诉诸盛怒,二是任何事都会变为对成绩的指责。
能够就事论事,不纠缠“旧账”,不扩大指责面,并在批评过后耐心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4. 先做自己,再做父母。
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的补充,也不要为孩子过于辛苦执着。目光放得太远,会多出许多无用的焦虑,倒不如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对抗挫折。
请永远记得,父母最大的成功,是让孩子成功离开自己。
《我的阿勒泰》中有句触动人心的话:“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养孩子,靠的不仅仅是金钱、规训或无死角的庇护。
无论爱和伤痛,都是成长的拼图。
育儿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父母。
让自己做回自己,帮孩子成为自己,比任何成就都了不起。
愿花能开花,树能成树,每个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王新喜分享第1288天约练520咨151次读书841天2024年6月1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