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举报信

作者: 大海波涛001 | 来源:发表于2023-07-19 06:20 被阅读0次

没有一个人知道单位的刘副局长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哥哥安排在单位门岗上班,当个保安也就算了,他还是个刺儿头。

上班第1个月,门岗里的三个老头一同给领导反映,刘有林这家伙好挑别人的毛病,说话也比较冲,值班时都不想和他分一班,单位负责安保的领导,逐一又给他们三人做了工作,末了还不忘加上一句,看在刘副局长的面子上,大家都和平相处。

刘有亮是刘有林的弟弟,当了十几年的兵,复员转业被安排到本市纪律监察局工作,从普通员工开始干起,这个人在部队练就了一身硬本领,原则性强,能吃苦,口才又好,职位也是一升再升,当官至副局长时,渐渐的找他办事的人就多了起来。

很多人找刘有亮办事,都被堵了回来,无论是远亲还是近邻,违反原则的事他不会做,而多数人找他办的事,都是他认为无法帮忙的事,比如某一亲戚违反了组织纪律,被上级查到,找到他这里说情,或者让他帮忙想办法出主意,在职责范围内有时他也能说上话,他怕这个口子一开就再也收不住了,无论多亲的亲戚,他一直坚守底线。

上个月老父亲从老家赶来,因为老表的儿子和人打架坐了牢,亲戚们想到了刘有亮的老父亲,把老人搬出来,兴许能有一些转机。

亲戚带着刘有亮的老父亲,一直找到刘有亮的办公室,当时他正在处理手头上的一些事务,见是老父亲来了,急忙站起身来,又是搀扶着让座,又是倒水,刘有亮是个孝子,孝顺是出了名的,一般老爷子说的话他都会听而且照做,当然他指的很多是生活上的事,而牵扯到他的工作,老爷子也不做过多的干预,这还是老爷子第一次来到他的单位。

寒暄一阵之后,老爷子直奔主题:“明亮家对咱有恩,咱不能知恩不报。”

“我知道,爸,你们都先回去吧,容我想想办法。”刘有亮面露难色,他知道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帮与不帮他都为难。

他在办公室来回踱着步子,烟抽了两三根,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又看看老父亲和在座的亲戚,老父亲倔的很,不肯走,非要儿子当面打电话帮了这个忙他才肯走。

在和对方打电话之前,刘有亮郑重的告诉父亲,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样做我违反原则,有可能我会因此丢掉工作。

老父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陷入了两难的境界,想阻止自己的儿子去帮这个忙,可一旁的亲戚在场,儿子也是箭在弦上,电话接通了,对方看在刘局长的面子上答应帮这个忙,在帮忙之前,对方也是一再强调,这是违反组织纪律性的,只是碍于两人的交情,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事情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可不知道为什么走漏了风声,在门口当保安的刘有林知道了自己的弟弟要为亲戚帮忙,第一时间便打起了电话质问他:“你不要什么活都接,你要注意把握分寸。”

“知道了。”刘有亮听出是哥哥的声音,只说了三个字便挂断了电话,他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没有多少感情,不是老父亲出面,非要让他到单位里当个临时工,他说什么也不会让他到这里上班的,说话难听又不为人。

第3天上班时,局长直接把刘有亮叫到了办公室,局长把一封举报信递给了刘有亮。

举报信的内容很少,只有一句话,刘有亮利用职务之便为亲戚办事,请查核。没有落款,没有开头,局长说你要注意组织纪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刘有亮为亲戚所办之事,最终因为这封举报信而黄了,谁都知道,一旦查核清楚,最少也要给一个处分,他不会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

这封举报信在刘有亮的老父亲去世后的第3年,才找到主人,是他的哥哥刘有林写的。

哥哥说,我的要求不高,我想在这里一直干不动为止,如果你出事了,第1个走的人便是我,到时候咱们兄弟俩还能不能见面,还很难说……

有林和有亮,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封举报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yo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