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9a9e72bf196b2451.jpg)
描绘类的修辞格,包括比喻、比拟、通感、夸张、摹绘等。这类修辞格一般都是借助某一对象或某种材料来组织的,因此,理解时应紧紧扣住所依据的对象或材料,通过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换代类的修辞格,包括借代、双关、反语、反问等。这类修辞格一般是用与本体相关、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从正面、侧面、反面来说明道理,因此,应该依据用来换代的事物的特点,结合一定的语境,对句子作出合理的解释。
引导类的修辞格,包括反复、对偶、排比、层递、对比等。这类修辞格多是利用句子结构的相同或近似来完成的,相同或近似的特征,就使得它们带有更多的强调意味,带有更强的气势。因此,应该多从语意强调的重点、语言的气势、语脉的连贯等方面来理解这类辞格。
辞趣类的修辞格,包括拈连、仿词、顶真等。这类辞格主要是利用汉字或汉语组合的特点来完成的,语言往往新颖、活泼而又幽默、风趣。理解这类修辞格,要结合上下文,体会其中的语言特点,弄清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类文本创作中,经常会用到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仿词等。下面,我简要谈一谈这十一种修辞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e0c556b755870e6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da226389f449221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fcd827b9a2142c51.jpg)
1.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
①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
②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
③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
④博喻:用多个喻体描述一个本体的方法。一个本体,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喻体。
2.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①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②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0747d91756ff19f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