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了的时候,候鸟开始越冬了。
候鸟不恋故土吗?为什么会舍弃呆了很久的已经熟悉的地方拖家带口的飞到南方去?
只有一个原因---冬天到了,寒霜越来越浓,超越了候鸟的承受极限,候鸟就要调整自己,长途跋涉,去寻找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地方了。
当然,也有耐寒的鸟留下来,比如蓝鹎儿,但更多的是麻雀 儿,似乎都不是什么名贵的鸟。
例外的是寒号鸟---不耐霜寒,又 留恋故土,天天叫着“寒风冻死我”,却不愿意飞越故土的藩篱,一步三回首,寄希望于故土回温,却等不了寒冬的漫长,冻死在深冬里。
由此我想到了业界的跳槽,以及春秋战国时的谋士奔走列国。
老百姓有个说法,叫树挪死人挪活,以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意不言自明,不鼓励死守,不赞成愚忠。
我们知道,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一直是教育我们爱国的,节妇的教条虽然不再挂上头条,但三心二意也从来不被人视为正统。
关于爱国,似乎前些时网上有过争论:有人坚持爱国,爱国不能有条件;有人认可爱国,爱国须得国爱我,国不爱我,我怎爱国?纷纷扬扬的争论似乎总没有最终的结果。
同样,业界也是不鼓励精英甚至中层员工跳槽的,因为跳槽直接危害着企业利益。于是有各种纪律教条规定挂着,宣扬忠贞,但婚外恋不因宣扬着的道德观而绝迹,仍然时时的发生着,况且企业不同于家庭,主管与员工也不等同夫妻,夫妻尚且会因为没了温情而撕掉婚约,何况企业与员工。
战国时期,苏秦立志一展平生,首选的就是家乡所在的故国----代表正统的东周,于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奔赴洛阳,看到的是正统君王周天子诺大的框架下掩饰不住的破败,腐朽的机制下各自为政,表面上宏大的基业实际上被各家大臣把持噬空。周天子对苏秦礼遇有加,也很想留住苏秦,但面对破败的局面,唯有一声长叹,送苏秦离去。
同样的还有苏秦的师弟张仪。张仪本魏国人,也很想在魏国一展身手,无奈魏国人才济济,魏王根本不稀罕张仪这样出身贫民的人,一番辗转,张仪奔齐国赴楚国,最终被秦王所用,帮助秦王开创了一代基业,也最终为秦灭魏打下良好的基础。
战国时期同样出走他国的还有伍子胥,孙武,文仲,范蠡,蹇叔,百里奚,李斯,这些人多为当时的大国楚国人,却最终因为楚王昏庸,不善用人而选择奔赴他国建功立业。
你能用忠贞要求这些谋士良将吗?能用国家观念去框架这些战国英豪吗?不能!战国谋士名相多出自魏楚,奈何魏楚出人而不善用人,或者说机构的原因堵塞了用人之路,或者说奸佞当道迷惑了君王视听,不管什么原因吧,导致了人才的纷纷流失,失去了江山独大的良机,最终慢慢消弭于时间的长河中,只落得杜牧一声长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对于企业来说,当下的局面正如战国纷争一样,同样性质的各家企业此起彼伏,此一时为大不算大,最终谁灭六国还有待于看谁肯改革弊病,善用人善留人---毕竟,企业同国家一样,是人之业人之国!谁站得高,谁看得远,谁胸如大海涵养深,谁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鼠目寸光得过且过与不思长远最终只能看落花随风去,嫁为他人妻!
回到候鸟的话题上来,要想候鸟回归,只能是气候变暖,没有第二个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