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暑假里,女儿每天实行“小番茄钟”计时学习法 ,这是她自己从“哔哩哔哩”软件视频里学得一种学习方法。
女儿自我设定25分钟为一个“小番茄”,在这25分钟里,小丫头无比专注认真的学习,不喝水、不吃零食、不上卫生间,全神贯注完成“大仓库”里她每天列出的学习计划。之后,25分钟货真价实学习完,可以放松5分钟,玩耍发呆兼喝水,她怎么开心怎么来,也是对自己25分钟全神贯注学习的“奖赏”。
我们那个时代传统的学习方法(从几点到几点的流水式),据女儿说已经out了。学习是有方法的,高一她集中对错题本的整理和死啃卓有成效,如今,我选择“退居二线”,不说话,不建议,不具体要求,做好自己“煮妈”零零碎碎的家务事。
怎样做父母?我看抖音视频里 ,美国夫妇收养中国弃婴的画面,第一次见面,那收养家庭的爸爸就滔滔不绝赞美这个襁褓里的女婴儿为“你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儿”“你是一个机灵的女孩儿”“你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儿”……
这样直白真挚富有激情的赞美,对于一个的成长是有好处的,阳光自信的性格,也许最初就来自于对自我外貌和灵魂的取悦和接纳,由此及彼,那些被外国人收养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都有一张自信、阳光、笑起来热情洋溢的脸,而不是中国路上常见的,好多中国人都有一张受欺负的脸……
爱孩子,为什么吝啬把赞美给孩子?!怕她骄傲怕她飘?我摒弃这种错误的思想,谦虚是美德,藏拙是智慧,但是对孩子真诚的赞美是孩子最初学习动力的来源,没有一个孩子不需要来自父母的肯定和喝彩?!脑瘫的孩子都能在教师妈妈的悉心教导下考上名校,我们资质正常的孩子,她身上的潜力还未经完全开发,放手让她自己学着寻找学习的方法,看好她,相信她,一个人为自己前程努力奔跑的样子最有魅力。
2
对待孩子,我是爱心和耐心并存。
然而,对待家里另一个“大孩子”,我做不到“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这人,当然就是孩子爸喽。
白天两人没时间交流,各忙各的,时间的流逝,相隔甚远的地理位置,我的主观意识里,他对我未必那么想念,每天晚上十一二点的“寒暄式”电话是例行公事般的完成任务,视频聊天,大圆脸不想瞧见,可是,正常夫妇都必须这样,他也就这样做而已。
人是社会人,结婚久了,分离久了,怨念也有,抱怨的话语其实满腹,可是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估计每天黏糊在一起的夫妇也“静静的顿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浓浓的爱,深深地爱,彼此强烈的吸引力存在于遥远的距离,模糊的美感,还不朝夕相处,同床而眠,共喝一锅粥的初级感情阶段。
每天在一起的夫妇估计也是相对无言、味同嚼蜡;分分离离,一南一北相隔几千公里的我们,孩子爸每天早上问好,晚上打电话又觉得矫情做作,也是我的问题吧,好女人是一所学校,家里的风水是女人左右的多 ,对待女儿我 能做到包容宽容大度,有取之不竭的爱和耐心,对待孩子爸,我尖锐刻薄,没谈几句就打击他……他也挺不容易,以后对他好些,多想他的好处,给家庭氛围注入一点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吧。
天又要下雨了。停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