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562334/4f9bd8d0a8dd8f16.jpg)
—1—
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之主。
孙权自十九岁时承父兄之业,克平暴乱,历尽险阻,创立了吴国后,在内政、外交、军事各个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
由于孙权所凭藉的天时、地利、人和均处劣势,所以他尽管统事五十三载,却只能做一个“偏安”之主,于是被人称为“限江自保”的次等英雄。
长期以来,人们讲三国历史,也都以魏、蜀为中心,把吴国放在配角的位置上。这并不是客观的评价。
而事实上,推进三国鼎立,孙权是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有非凡之功的英雄。
![](https://img.haomeiwen.com/i7562334/49da8667328f4783.jpg)
—2—
举贤任能,鼎足江东
据《三国志·吴主传》说,孙权沉静有谋,胸襟豁达,处事果断,又多谋略,有纵横天下之志,所以孙策十分器重他。
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说:“论带兵打仗,争夺天下,你不如我。论任用贤能,守护江东,我不如你”。因此将大权交给了孙权,此举令张昭等人都感到很意外。
事实证明,孙策善识人,孙权果然不负兄长所托。由于孙权善于驭将用贤,又果于决断,在军事上有非凡建树。
赤壁之战,任用周瑜而大破曹军;荆州之争,任用吕蒙而获全胜;夷陵之战,起用陆逊而成大功;石亭之役,用周鲂之谋而收奇功。
这几次大战,都关系着江东的生存,孙权都稳操了胜券,从而鼎足江东,稳定了吴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7562334/47c7cc251e1ad240.jpg)
—3—
用人策略,胜人一筹
善于识人和用人是一个英雄纵横天下的最基本条件。曹操用人,有气度和肚量,独步当时,但不乏权谋与机诈。刘备思贤若渴,宽仁待士,但有些用人唯亲。
反观孙权用人,兼曹、刘二人之长而避其短,更善于识人和用人:
其一:用人求其所长,弃其所短,不求全责备,不用人唯亲。
孙权认为鲁肃有二长一短,但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因此重用鲁肃。吕蒙果敢有胆量,但学问不足,孙权劝其多学习,吕蒙后来的带兵谋略不输周瑜。
孙权不用人为亲,罢黜了善于巴结逢迎的功曹周谷,反而重用了曾因坚持原则的而惹他很生气的主管财计吕范。
其二:破格起用人才,用人以专,信而不疑。
孙权“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识播浚于系虏”,令臣下都很折服。
其三:有知人之明,用人之量,而且深得用人之法,结之以情。
张昭、周瑜原是孙策倚重的文武重臣,孙权待张昭以师傅之礼,待周瑜如兄长。因此二人非常感佩,尽心相辅。
孙权在越上被困时,武将周泰死命相救,身受十二处大伤。十八年后,在孙曹濡须之战时,孙权重用周泰而导致其他武将不服。
孙权在酒宴上让周泰脱下衣服,亮出累累创痕,讲述他的战斗事迹。孙权说到动情处泣不成声,从而使众将信服。
正是由于孙权善于用人,使得孙吴人才济济,虽逊于曹魏,却远远超过蜀汉。
![](https://img.haomeiwen.com/i7562334/dac4fd35e5fa2f56.jpg)
—4—
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曹操文武双全,是一个命世全才,无人可及。但单就审时度势,把握机会以求得最大发展的政治方略来说,孙权明显胜曹、刘一筹。
孙权主政后采取的一些列举措,使他成为三国鼎立的一个核心人物。
1、站稳江东
十九岁的孙权从其兄孙策手中接过江东之时,面临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险恶形势。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当时孙权只占据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五郡,而边远险要的地方还未完全归附,并且天下的英雄豪杰散布在各州郡,做客的士人往往以个人的安危决定去留,君臣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关系。
孙权通过团结旧部稳定全军;招延俊秀,聘求名士;讨伐不服从命令的人等一系列措施,站稳了江东。
2、镇抚山越
孙权当政时的扬州山地为山越人聚居之地,民风彪悍,经常叛乱,成为孙吴政权的最大威胁。
孙权趁北方战乱,从公元二 O 一年到二 O七年, 派大将周瑜、黄盖等数次征缴,并采取安民措施,获得了极大成功。
3、联刘抗曹
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兵败长坂走投无路时,孙权毅然决断联刘抗曹,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又审时度势,借荆州给刘备。孙权表现出的政治家的胸襟和气度,连曹操也感到意外。
公元二一四年,孙权与刘备争荆州南三郡,仍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在曹操得汉中征讨刘备时,孙权并未趁火打劫。
在和刘备握手言和后,巩固了江北,有效的屏卫了江东。
4、夺取荆州
第二次孙刘联盟之后,联合力量已经超过了曹操,孙权本可以与上游的关羽、汉中的刘备齐头并进合理讨伐曹操。可惜鲁肃不幸病故,关羽的傲慢激怒了孙权。
孙权接受吕蒙的献计向曹魏称臣,被封爵吴王。孙权避免两线作战,从而赢得了夺取荆州的胜利。
夷陵大捷后,孙权拒绝了徐盛等穷追刘备的建议,果断地收回兵力,沿江布防,避免了曹魏的乘危侥幸。
在争荆州的战役中,孙权军事上胜了刘备,政治和外交上胜了曹丕,充分显示了孙权随机应变,极纵横裨阖之能事。
陈寿对此作了高度评价,赞誉孙权“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由此可见,孙权在政治和军事上大智若愚,却每每后发制人,是不次于曹操和刘备的英雄。
![](https://img.haomeiwen.com/i7562334/bbfe3a1018db4126.jpg)
—5—
孙权有争夺天下的雄心
在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以及明清思想家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中,都认为孙权满足于在东吴做一个小小的吴王,没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异口同词说孙权自足于偏安。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东吴君臣上下都积极进取。鲁肃献帝王之说,甘宁进取荆图蜀之策,周瑜欲整军伐蜀,吕蒙谋取荆州, 都寄寓着吞天下之志。
孙权虽向曹魏称臣,也只是权宜之计。孙权的规划是第一步立足江东,第二步竟长江所极,第三步问鼎中原。
由于三国鼎立,孙权只走完了第一步。
这正如曹操不能越过长江,蜀汉不能越过秦岭一样,孙权并非没有作为,而是力量达不到而已。
由于孙权所处的天时、地利、人和均为劣势;东吴名将过早的凋零;孙权争荆州之役也间接增强了曹魏的力量;孙权不善于临阵突敌;曹魏重点防昊,孙权无隙可乘,不能建奇功等原因,导致他帝业不成。
纵观中国历史,凡生于乱世的开国之主,无不善驭戎机。如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刘秀、唐太宗李世民、明祖朱元璋,夺天下无不取之于马背。
虽然只知打仗,而不懂政治的一介武夫成不了大气候,但像孙权这样只有韬略而短于戎阵,所以也难以成功。
孙权由于历史条件局限而不能统一天下,但并非志存偏安。
汉末群雄纷争,只有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建成了功业,他们都是那个时代一流的英雄。而孙权在推进三国鼎立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孙权执政期间,他派人航海,加强对台湾的联系,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在江南大举建设和开发,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繁荣。
他卓越的治国才能,都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https://img.haomeiwen.com/i7562334/7e08e4ca852fcdf6.jpg)
—6—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陈寿称赞孙权“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历代史学家、唐宋诗人、词人也不乏肯定和称赞孙仲谋者。
毛泽东曾评价说: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又在他的《读古书实录》中说:当今惜无孙仲谋。
唐代诗人韦庄凭吊孙权时写下“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一篷何处客,吟凭钓鱼舟”。
而流传最广的当属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在他凭吊千古英雄,感叹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那样的风流人物时,写下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https://img.haomeiwen.com/i7562334/41d21dc12b4714cf.jpg)
网友评论
好文阅读,也长知识。
谢谢分享
望不到星星的闪亮
但挡不住留赞的余香
无云遥拜,好梦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