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南京大屠杀”,再看到其他的死亡,都觉着很平和;甚至说,能正常的死去,相比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死亡,都是一种幸福。
什么叫残暴,什么叫人间炼狱,什么叫人中禽兽;看了南京大屠杀,它会真实地告诉你;南京大屠杀,就是活生生的人间炼狱,一次疯狂兽性的爆发。
01
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浩劫,一部轰动了世界、震撼世人的巨著,一部令国人流泪的书,所有中国人都要看的好书。
当看到那些血淋淋的图片,当看到成千上万平民被成排砍头,当看到十一二岁的小女孩被强暴致死,当看到一个男子头部被烧焦发黑时,真有种怒发冲冠的愤怒,这种兽行,令人发指,让人心中滴血。
南京大屠杀,官方的说法,有30万人被杀。实际上,若算得准确些,至少在35万左右。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当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了原子弹,广岛死亡人数14万,长崎死亡人数7.4万。
也就是说,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是这两地死亡人数之和。如果35万人放到现在,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县城的人口。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被日军攻陷。从这一天起,大屠杀主要发生在此后的6-8周内。日军见了人就杀,看到街上有人,只要稍有反抗或不顺从,立马就被当场枪杀或被刺死。
日军还强暴了,从6岁到80岁的妇女不等。这里恕我不再详述了,过于残暴和兽性,只要看看那些照片,我们就觉着这都不是人所能做出来的行为。
当作者张纯如写作时,也不禁要问,日军在做这些暴虐行为时,心里怎么想的?出于什么动机,让他们做出了这些?
张纯如从日本的历史出发,详细阐述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根源,军人对暴力的神圣崇拜,还有日本传统文化——武士道精神对日军的塑造。以及日军对中国战争“圣战化”的极端思想,“大东亚共荣圈”框架的建立,让日军高层觉着战争是在帮助中国。
这种种因素,构成了日本野蛮兽行背后的根源。
张纯如写作《南京大屠杀》时,用了一种写作手法,便是日本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中的方法。
“罗生门”的故事,大体是这样的:一歹徒拦路抢劫了一名过路的武士及其妻子;武士的妻子遭到强暴,武士身亡。
但是随着故事中不同角色,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分别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之后,情节变得复杂。歹徒、武士妻子、死去的武士和一名目击者,对所发生的事情提供了不同版本的描述。
这样,读者就必须综合考虑每个人的回忆,辨别每个人叙述的真伪。这个故事的主旨,张纯如觉着也很符合历史的核心。她正是用了这样的手法,来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讲述。
她分别从日本、中国军方、南京市民、欧美人士,以及外围的国际形势和看法,对幸存者的采访,还有对日军的东京审判等。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展现,读来觉着客观真实,可读性很高。
作者张纯如,是位华裔美国人,她的父母都是中国人,因为在南京陷落时,逃离到美国,后来定居美国。所以,张纯如从小就从父母和外祖母口中,知道了一些南京大屠杀的信息。
当张纯如后来,真正看到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时,内心深深被震撼了。在那时,她更坚决地要为30万亡灵做些什么。于是,他奔走于世界各地,搜集了各种资料,亲自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还实地采访大屠杀的幸存者。
最终,在她付出了巨大心血和努力后,终于完成这部巨作。可这本书完成发布后的第七年,也就是2004年,她在自己的车内开枪自杀了。死时的张纯如,年仅36岁。
在她写完《南京大屠杀》后,遭到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威胁;也因为这个主题太沉重,耗费了她过多的精力,也因为她后来受到多种势力的打压,最后精神崩溃。
总之,36岁正美好的年龄,这个美丽、智慧、多才的女子,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张纯如不仅写了这部影响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发现了《拉贝日记》。这是非常重要的著作。它是欧洲德国商人拉贝,在南京陷落期间,对南京的如实记录。
02
大屠杀,是日本有计划的灭族行为;那么日本后来的行为,更是让人愤恨的。明明面对历史事实,日本的军方居然不承认大屠杀,而且还拒绝战后的道歉与赔偿。
这一点,我们不得不说,日本军方太厚颜无耻。当张纯如采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时,大部分人的生活很贫困,住在阴暗潮湿的房子里,生活费没有固定来源。因为幸存者,大部分都身体残缺,当年遭到严重迫害。
如果日本政府,能给予这些幸存者一些赔偿,也许他们的生活都会大有改善。可日本政府的行为,让所有的人都愤怒不已。他们不但没有赔偿,还建立了靖国神社,把当年的战犯,当做榜样供奉起来。
这是对大屠杀幸存者的莫大凌辱。而且,我查询了资料,看到日本政坛,现在极端右翼分子,还占据着重要位置。
可见,让他们对南京大屠杀进行道歉和赔偿,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也警告着我们,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一旦再起来,是极度危险的。
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我们国人,这段历史不能忘记,要铭记耻辱,时刻提醒自己奋起。强大,才是屹立于世界的真理。
网友评论